到此为止(3)

作者:李沅芷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和七八年前截然不同的小镇街道终于浮现眼前。

道路扩了两个车道,也修起了漂亮的绿化带,只是由于在冬天,树枝都是光秃秃的,看得见里面的辅道和人行道。辅道不用说,以前没有,现在新分出来的,倒是人行道,拓宽了不少。以前和姜珩两个人走在路上,胳膊挨着胳膊,迎面过来两个人,都能和路人实打实的擦肩而过,而现在,目测并排走上六个人,都不会拥挤,彼此还能保持一定的距离。

城区内有限速,的士开得并不快,但小镇不大,不多时,窗外的景象已经和记忆中的模样相差不多了,梁翊想,这是老城区到了。

第2章 回忆

梁翊放松了身体,往车窗那边略靠了一靠。此时的路已经没有新城区那边的大道平坦了,街边的店铺都看不到有熟悉的招牌,也难怪,七八年的时间,能将店子持续开下去的老板应该早就迁到了人流量更多、周边环境更好的新城区,而旧城区,虽然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无法从情感上舍弃,却再也无法跟上新城区急速建设的脚步。

的士经过一座圆拱桥,梁翊赶紧直起身往左边看去,隔着略宽的河流,另一座差不多样式的圆拱桥依然立在那里。

“还好,桥还在。”梁翊心里默想。

两座桥,一座名叫西湖,一座名叫肖何,名字毫不相关,却遥遥相望,中间隔着鹤渚人心里的母亲河——一条没有名字的内陆河道。

十年前的鹤渚镇还没有新城区,旧城区一条主干道走到底再右转,就是两条平行的街道。衣服、鞋子、日用百货的店铺就集中在西湖桥那一条街,而肖何桥所在的这条街则是糕点铺子、照相馆、银行、饭馆的集中区域。

梁翊此时经过的便是肖何桥。

桥不长,的士很快下了桥,继续驶向老城区深处。

而此时梁翊的思绪却飘回了刚来鹤渚镇念书的时候。

高中的第一个班主任刚从学校毕业便带了他们班,年轻的老师极受一部国外电视剧的影响,异常热血,就连座位的编排也没有按照惯例的那样用入学成绩作为依据,而是按着身高,从矮到高从前到后排着来。

那时候的梁翊,身高在同龄人之中已算拔尖,姜珩比他还略高一些,于是两人就分别占据了教室中间一组的倒数第二排、第一排的位置。梁翊的左边是班上最高的女生,来自鹤渚镇周边的小镇,住校生;右边是一个体育特长生,也是住校生;后座的姜珩,家就在鹤渚镇上,是班上为数不多的走读生。

梁翊性格使然,不大喜欢主动与太多新同学交往,可是少年心性,正是爱玩、好奇心重的年纪,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也很希望能和座位周边的同学打成一片。少年人的适应能力绝佳,很快大家就都熟络了起来。

生活委员会在晚自习的时候发给全班第二天的早餐券,学校食堂提供包子、馒头、水煮鸡蛋、米粉、面条给全校师生。但每天都只有这几种早餐,卖相不好,味道也极差。

走读生可以在校外吃完早餐再进校,而住校生就没得选,只能在学校食堂吃早餐。

梁翊不挑食,能填饱肚子就行。

姜珩走读,本来可以完美避开学校食堂的早餐,可奈何他早上总是起不来床,经常是踩着早自习的铃声空着肚子匆忙走进教室。

以至于好几年后,两人聊起当年的事情,梁翊脑海里立刻浮现的依然是头顶一撮翘起的头发,苦着脸,睡眼朦胧跑进教室的那个姜珩。

的士经过肖何桥,再行驶五六分钟,便到了琢珩客栈。梁翊经常出差,住酒店是常态,可是回到鹤渚这熟悉的地方,却突然不想住酒店了。

前一天夜里预订住处的时候搜了搜民宿,意外发现十八线小县城竟然也适应现在的趋势,还有几家民宿在营业,其中便有琢珩。

鹤渚并不是什么有名气的旅游小镇,只是毗邻长江大堤,堤上有一尊咸丰年间铸造的铁牛,沿着铁牛所在的江堤修建了数百米景观,是为滨江公园。距离公园不远,往长江下游方向,是一个自然保护区,往上游方向不到一个小时车程,还有中部地区唯一的一家大型主题乐园。

比起新城区,老城区距离江堤近了许多,镇上唯一的一个汽车站也在老城区,所以来鹤渚游玩的旅客更愿意选择住在老城区,离景点近,吃住也比新城区便宜,因此衍生了一条酒店美食为主的街道。

琢珩客栈就在这条街的对面,是一栋单独的小楼,五层,房型有小单间、小两室、家庭套房。临近春节,旅游的人寥寥无几,房间很充裕,梁翊订了一间略宽敞的小两室。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