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巧脸色顿时不好看起来。
放眼一看,院内人影攒动,有些人天生就招注意。崔三身量比旁人高,穿得是最近她给缝制好的灰麻夹棉衣,臂上遮物撩起卷个褶皱,露出麦色结实臂膀。
正是这双臂膀,白日为她按摩酸麻的小腿,夜里拥她入怀,一众翻冗的俗事中为她撑起这破败的家业。
许是察觉到有人在看,正低头和秦丰收比划着的崔三动作一停,抬头望向灶屋。
毫不犹豫,就直冲冲地看向秦巧。
目光温柔,秦巧不易察觉地松口气,同他笑笑。
“大舅母,这话以后不要再说。”
钱氏为她动怒一怔,“二娘,大舅母没别的意思,也是可惜...”
“可惜?”
秦巧像是变了个人一样,方才那个温和的眉眼都是假象,眼神锋利如刀,唇角牵起的弧度带了讥讽:“大舅母,家中很忙,有话不坊直说。”
钱氏被她目光一刺,心里所有的弯弯绕都像是被看穿了,僵着脸皮:“我能有什么话?就是...就是听说你归家了,想来看看你好不好....”
心头直悬,哎呦,好厉害的气势,唬的人胸口直蹦!
于是忙从怀里翻个布包搁到桌上:“...这是你大舅临出门前托付给我的。不多,就三两银子,你且收着吧,就当是我们这些长辈照看小辈的红钱。”
秦巧坐着不动。
阮氏立时懂了,“二娘,听着外头牛掌柜回来了,你快去与他商讨先前的事儿吧。”
灶屋里只剩阮氏招待,气氛顿时活络起来。
钱氏对她可没多少客气,更甚是轻视的,半抱怨似的开口:“果然不是春桃眼皮子底下养大的,这副没进退的模样,全随她那烂人爹了。”
能挺直腰杆做人,谁还笑脸伏低做小?
阮氏不搭她话茬,忙活给灶膛生火,一大早来来回回的,阖家还没吃上热乎的朝食呢。
挖一勺绵柔发甜的红豆蜜,指头飞快揉捏成圆子。
那厢热脸贴了冷屁股,钱氏坐不踏实,拍拍桌子:“阮氏,我这同你说话呢!”
阮氏回头无辜一笑:“大舅母,咱两之间还装弄什么呢?”
她仰着下颌往外头忙碌场景点点,“你不就是为外头那事儿来的嘛?攀亲戚就攀亲戚,跟二娘哭呀笑呀的,没用!”
“你这话什么意思?”
阮氏往锅里舀了半勺米酒糟,“有句话您说对了。二娘呀,确实不是这家里头养大的。外家算的上什么,公爹在时,也不见她有多恭敬爱重。”
钱氏沉默。
过片刻,起身要走,阮氏招呼她吃上一碗酒蜜圆子,对方摆手拒绝。
“这银子我是不敢收。”阮氏强硬地将那布包塞回去,送到门边,笑呵呵地告别,喊道下回再来。
至于来不来的,就看人家脸皮厚不厚。
院子里泥瓦匠已在给通向南屋的路径上起夹墙,半圆的拱顶子已有模样,丈夫和小白扎堆在一起,看样子是在忙活编草蝈蝈,东屋传来咯噔咯噔的踏板声,灶屋门开飘出淡淡的香气...真是热闹!
阮氏总觉得自己喜欢安静,现在才觉得自己是爱热闹的。
热闹多好呀,光是眼睛望着,心头满盈盈的都是欢喜。
“阮嫂子,是不是能吃饭了?”
阮氏扬声作答:“做成了做成了。今儿朝食吃酒蜜圆子!”
牛闰林吸了下鼻子,想象到滚甜的滋味,顿时打个哆嗦。
大雾天出门,沁得人真冷呀。
/
南屋子一推,秦巧搬到东屋。
幸而地方大,直进门是堂,用来搁置做好的两台织机,一道竹帘隔出内间,是夜上歇觉的地方。
内间无窗,此时帘子卷起半幅,有清淡的月色透过窗棂映在地上。
秦巧在看手里的白纸,仰赖牛家郎君大方,如今再不用粗劣的草纸,新纸质斐,其上绘制图样更加清晰。
“南屋往后退着盖,有了拱院墙,倒像是辟出个配院。”
崔三闻声撩起眼皮看她一眼,见她只是随口一说,心里松松。
家中土木兴动,一应是他和牛闰林在承办。
南屋是他们夫妻的家,他有私心,很想有专属他们的舍院。
秦家小院原就不大,夜里稍有些响动,隔着半座院子,北屋也不是听不见。
他的小心思不好与阮嫂子直说,又顾忌他这般,会不会落得二娘以为自己小家子,于是便默默做了。
秦巧一无所知,盯了几眼秦家院子往后的构造,大致心里有数,随手搁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