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他便听到莫聆风坚硬的声音:“午时到,敌军炊烟不起,备战!”
“是!”游牧卿心中惊愕,但行动迅速,小身板火药似的冲了出去,眨眼间不见踪影,城楼上士兵也迅速绷紧了神。
程泰山愣了片刻,等回过神来时,心中陡然一乱,又强行镇定下来:“你不下去?”
莫聆风摇头:“不对劲。”
程泰山手心冒汗:“哪里不对劲?”
“时间对不上,”莫聆风眉头紧皱,“和我推断的时间不一样,哪里出了差错?”
话音未落,他们耳中忽然传来巨大的声音。
不是济州城内士兵井然有序集结的声音,而是杂乱无章的声音,裹挟着无数种响动,从望州方向传来。
更准确点,是从官道上传来。
声音慢慢逼近,越来越清晰——拖泥带水的脚步声、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毫无章法的喝骂声,庞大、混乱,令人心惊。
第400章 奇兵
一开始程泰山面上还有疑惑之色,但很快疑惑消失,成了惊怒,同时冷汗淋漓,通身冰凉。
官道上,百姓连滚带爬出现在他眼中。
逃离济州的百姓,以为在望州就可以逃离战事,却没想到自己变成了尘埃一样可以随手拂去的东西,被望州驻军像驱赶牛马一样赶回来。
这就是唐百川的奇兵。
确实是一支奇兵,因为唐百川想到的,济州城中连同莫聆风、邬瑾在内,都没有想到。
他们的聪明、机敏、谋划,在这一次彻底失算。
程泰山手脚冰冷,看着百姓乌压压碾过来,下意识想要开城门,放百姓回城,然而下一瞬,他便发现不能开。
城门一旦打开,便再也关不上。
城外大军十多万,弓弩精良,藏有火药,一旦蜂拥入城,几乎可见窥见莫家军溃败的结局,就算能够抵挡,也是死伤惨重,再难抵挡下一次攻城——此处莫家军只有三万人马。
但他很快又发现不开城门不行。
滚滚而来的不是敌军,是百姓,莫聆风镇守边关,击退金虏,赢得天下美名,如今起事,是君逼臣反,不得已而为之,若在此时弃百姓于不顾,之前为名正言顺起事所做的种种努力,便会功亏一篑。
想到此处,他不由毛骨悚然。
唐百川穿的计谋,如此阴狠,不惜身背恶名,也要将济州城赶尽杀绝。
他此时才真正有了身居绝境的惊恐。
拳头重重砸在湿漉漉的城墙上,他忍不住骂道:“狗娘养的!”
砸过后,他转头看向莫聆风,莫聆风面无表情,只有漆黑的瞳孔里冒出一点冰冷的光。
她对眼前的处境,并未过多慌张,电光火石之间,她便已经明白,城门非开不可。
但城门如何开,何时开,都掌握在她手里。
这是一场莫大的危机,但也能成为她手中又一把利刃,刺向那个已经腐朽的王朝。
她看着这些衣衫褴褛、跌跌撞撞、拖家带口的可怜人,眼睛里并没有怜悯:“济州城有多少人?”
程泰山一愣,随后答道:“黄册上有近七万人,但随船而走的人太多,常年居住在城内的不到四万数。”
济州城虽有码头,但市舶司苛刻,百姓穷困,凡是有办法的,都要往外跑。
剩下的四万,在莫聆风闭城门前,跑的干干净净。
官道上百姓还在源源不断向前移动,一眼望去看不到尽头。
莫聆风伸手遥遥一指:“宽、济两州逃出去的人,不会全部留在望州,这些人里,有望州的百姓。”
程泰山紧张的手心都是汗,闻言点头:“是,大约是望州无家可归的人。”
他身后有了动静,士兵一对一对,跑上城楼,分立各处,还未站稳,就见官道上人群乱糟糟,全都瞪大双眼,不敢置信。
种韬两手按住城墙,看清楚这一切后,用力踹了一脚城墙:“姓唐的不干人事!这可怎么办,城门开也不是,不开也不是!”
游牧卿走到莫聆风身边,低声问道:“将军,要不开南城门?”
南城门外就是大河,唐百川不曾造船,一时半会无法攻入,城门也已经打开,不至被天下人诟病。
百姓能否泅水而过,那就听天命了。
莫聆风摆手:“这等小心思,谁都能看破,白白惹人笑话。”
程泰山再次一拳重重砸在城墙上:“大不了和唐百川同归于尽!”
莫聆风冷笑道:“我与他大小悬殊,不值得。”
“备战!”她伸出右手,曲立在身侧,示意众人闭嘴。
军旗摇动,城楼上张弓搭箭,长刀出鞘,木幔立地,城门内拒马齐整,油锅滚滚,火势熊熊。
永镇军让出道路,把百姓一直驱赶到城楼下方,甚至连壕沟里都站满了人——永镇军扰城时,曾被藏在壕沟中的利刃所伤,本打算填平壕沟,然而刚铺上一层泥土,就有了雨水,泥浆直接将冲车馅了进去,只能放任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