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飞雪羽影,投入窗中,落于案上,觑见了莫千澜一手好字。
起伏跌宕,笔笔锋利,劲若飞动。
“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说卦传》中所取的一语,字字钢锋,便是莫千澜对莫聆风的期许。
他要许她自由,不想做的,便可不做。
与此同时,邬瑾在赁来的狭窄屋子里,点起一盏昏黄油灯,身上披着一条满是补丁的褥子,借此取暖。
写好的课业整齐放置在一侧,他开始写日录。
天冷时,鸡毛笔更不好用,笔锋乱糟糟的,下笔时需得顺了又顺,写一二十个小字,就又乱了。
他伸手摘去笔上脱落毫毛,拿捏着力道下笔,以免力重,墨散的快。
“元章二十年三月十六,小雪,
天乍冷,炭少价贵,幸得殷北相助,买得一秤碎炭。
程廷言一凶杀案,死者五脏六腑被掏空,腹中填满铜钱铁币,是为人骡。
课毕卖饼,送饼至莫府,拜见莫节度使,又见莫姑娘,脸肿牙坏。”
跌宕起伏的莫府夜行,他化成寥寥数字,将那不可说不能说之处通通隐去,只留下几句不带感情的事实,唯有他自己才能勾勒出其中联系。
搁笔吹灯,他摸到床上,被褥冷似铁,邬意缩成一团,睡了这么久,脚都还不热。
他把邬意双脚抱住,冻的牙关打颤,良久方才睡去。
鸡鸣时分,他听到屋外有了动静,也起身穿衣,出门去帮邬母烧火做饭:“阿娘,今日饼只做一百个吧,天冷,出门的人少了,卖不掉要折本。”
一个糖饼,卖七文,本钱便要六文,全靠多卖挣银子,天不好,家计更难。
“好,我给老二说,你吃个鸡蛋再走。”
两人正说着,屋外忽然响起叩门的声音:“邬小哥。”
邬瑾连忙从灶前站起来,出去开门:“殷大哥!快进来坐!”
“阿娘,”他又朗声叫邬母,“来客了。”
邬母应了一声,擦手出来,当即就要进屋去搬炭盆出来。
殷北拦住他们母子二人:“不坐了,你家里做两百个糖饼,午牌前送去。”
邬瑾心知这是莫千澜照拂,点头道:“是,大哥放心,不会误了时候。”
他扭头对邬母道:“阿娘,快去叫老二起来,等我下课,领着他去认路。”
邬母也喜不自禁,赶紧去叫邬意起来。
她不知道来订饼的人是哪家,只当是邬瑾在州学认识的贵人,订下这两百个饼,邬意下午便可以再做一些出去卖。
邬瑾送殷北出去:“大哥是走路来的?”
殷北笑道:“骑马,你住的这街上太窄,马进不来,我只好把马栓在街口木桩子上了。”
“不好。”邬瑾脸色一变,狂奔至街口,气喘吁吁望着空荡荡的绳子,随后无言地看向紧随其后的殷北。
连根马毛都没了。
两人面面相觑,殷北没想到十石街里的三教九流手脚如此之快,再看看邬瑾,更想不出这种地方怎么出了这么个读书郎。
他浮起一个笑,把那些乱糟糟的思绪压下去:“你去忙你的,好马识途,我自有办法找回来,倒是这些小毛贼要遭殃了。”
邬瑾也知殷北非是一般奴仆,便同他告别,回家拿了书,又叮嘱邬意要多放些沙糖,才去州学上课。
趁着中途休息,他又一路狂奔回家,带邬意去认路,再赶回州学上课,如此疲于奔命,把他这个少年郎累的越发困倦。
好在之后莫府也常来订饼,让他得以喘息片刻,跟上了课业。
第12章 榆钱饼
三月二十一,休沐日,邬瑾背个背篓,出城找了一颗大榆树,手脚并用蹿上树顶,摘了结结实实一篓子榆钱回家。
家里有一个小炉子,专用来熬药,今天也让他腾了出来,烧一根小柴火,架上一口小锅,倒上胡麻油,和邬母一起煎榆钱饼。
邬意蹲在一旁搅卖蒸饼用的面,手在面盆里,眼睛望着油锅垂涎三尺。
金黄油汪的饼出了锅,邬瑾就小心翼翼叠在油纸包上,免得弄破了。
邬意忍不住道:“哥,真要给莫节度使送去啊,他们还会缺这个东西吃?”
邬瑾把碎屑夹出来,放进邬意手里:“他们有吃是他们的,我送是为了谢他们照顾生意。”
邬意仰头吃了,小声嘀咕道:“我们卖饼,他们买饼,并没有多给我们一文钱,哪里算照顾了。”
邬瑾当即肃了脸,郑重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满宽州卖饼的人家何其多,多少人做的比我们味好,莫家若非看我是家贫学子,何必非要我们的!你若是有这样想法,便是斗筲之辈,怨恨之根!”
他疾言厉色,邬母也在旁训斥两句小,邬意垂了头,嘟囔道:“节度使那么多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