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女人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都想到了同一件事。
“我们……加快速度吧,我怕……”童奕收起手机,开口说道。
三人一路无言走回到车边,各自开车回去。归雁照旧把童奕送回到巷子口,童奕坐在副驾,看了归雁一眼,有些迟疑,但自己想了片刻,又低下头解开了安全带。
“在想什么?”归雁温和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童奕的动作顿住了,她抬起头,耳根有点红,声音也很轻:“有点,舍不得。”
归雁笑了,她伸手把童奕的头发别在耳后,然后捏了捏她微红的耳朵,说:“我回去收拾一下,明天来找你。”
童奕脸有些烫,嗯了一声,转身开门跳下了车,头也没回地小跑进了巷子。
归雁失笑,看着她一路拐到了铺子,这才重新发动车子,往家里开去。
第二天,归雁果然一早便拎着一个收拾好的登山包来到童奕的铺子,她把包往厅堂角落里一放,然后从背包的侧袋中掏出一张折起来的纸,走到桃木桌前。
童奕起得很早,此时已经把昨天她们从图书馆复印回来的资料都摊在了桌上,癸辰坐在旁边的一叠书上,看到归雁过来,开心地“啊”了一声。
“看出什么了吗?”归雁一边问着,一边走到桌后,把手里的纸递给童奕。童奕打了个呵欠,摇摇头,伸手接过那张纸,刚要打开看,眼睛一瞥,就看到归雁的腰。
归雁今天里面穿了一件浅灰色的衬衫,外面套着一件薄风衣,没有系扣子。衬衫的下摆松松扎在裤腰里,腰线隐隐约约,童奕抿了抿唇,有种想要伸手抱一抱的冲动,肯定很好抱。她正想着,冷不防归雁忽然又开口道:“让你看资料,你在看什么?”
童奕一抬头,刚好对上归雁促狭的笑容,她脸上一热,急忙低头把手里的纸摊开放在桌上,是一张旧报纸的复印件,上面只有一篇豆腐块大小的报道,标题上写着:山中惊现百年古村寨。
报道不长,童奕快速看了看,是说在两省相毗邻的一处山坳中,有一个大约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寨,从村中建筑的年代来看,这个村寨起码有上百年的历史。可惜的是,村寨中的人十分排外,尽管接受了一定现代社会的洗礼和改造,但依然坚定的拒绝了被开发为旅游点的远景规划,并拒绝任何游人前往村寨参观。
“员丘寨。”童奕重复了一遍村寨的名字。
“员丘山。”归雁在旁边提醒她。
童奕急忙摸出手机搜了搜,这下,所有都连上了,她们要去的,肯定就是这里了。
“这是真的吗?”童奕一边看手机,一边歪着身子靠在归雁身上,“员丘山上有棵不死树,吃了果子就能长生,那里还有一口赤泉,喝了也能长生。”
归雁微微侧了一下身子,让她靠的更稳一些,然后才开口道:“虽然是传说,但既然我们两家卷轴上的东西,几乎都是真实的,那不死民也十有八九是存在的,只不过不知道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童奕又往下翻了翻,叹道:“这山可是在昆仑,我们总不会最后要去昆仑吧。”
刚说完又拍了自己的嘴巴一下,“呸!”
归雁嘴角弯了弯,伸手摸了摸童奕的后颈,温温软软的,手感很好。
童奕刚退出查找的界面,微信便提示来了一条信息,她点进去,是宁书筠。宁书筠直接在三人的群里发了一个小视频,童奕点开,居然是一段短暂的新闻速报,说是城西的一条河边发现一具尸体,死状恐怖,现场已经被封锁起来,提醒市民注意安全。
尸体打了码,但如果只是普通的新闻,宁书筠应该不会特意发给她们看。
果然,宁书筠很快又发来一个链接,说:里面有还没打码的图,我觉得有点古怪,你们看一下。
归雁微微附身,伸手直接点进了链接,帖子是现场还未封锁前发的,有几张图是近景,童奕一阵恶寒,但她还是敏锐的发现,尽管尸体已经被河水泡得有些变形,但面部依然能看出来,是十分扭曲诡异的表情,并且颈部也隐隐有一条血线。
“是很怪。”归雁看了几张图后,直起身子,若有所思了片刻,拍了拍童奕的肩,“走,我们去那条河边看看。”
--------------------
员丘山一说出自《博物志·物产》。
# 第四卷 初次交锋
第67章
时间尚早,童奕跟着也站起身,刚走了两步,想了想,又回头拿上了槐木牌,冲癸辰叫道:“走!”癸辰开心地“呀”了一声,三两步顺着童奕的衣服爬到她的胳膊上,钻进了槐木牌。
两人开车一路来到新闻里所说的那条河附近,归雁停好车,两人从旁边的步道走到了河边。这是一条市内常见的景观河,挨着马路的一侧修了一道斜坡,从斜坡下去是一条供人散步和慢跑的橡胶步道,旁边还放了一些石凳。河的另一侧是一个旧小区,外侧的围墙上新刷了城市文明宣传画。出事的地方就在靠小区的那一侧,已经被警示带封锁起来了,童奕又翻出来几条新闻看了看,据说是一个雷打不动的老大爷钓鱼时发现的,当场吓得差点犯了高血压,后来几个锻炼的年轻人报了警,有手快的拍了照片和视频发到了网上,这才迅速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