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不光是他和陈跖两个人吃,除了店里留一点,还准备再分一些给三伯家和太叔爷。毕竟这玩意不费牙口,也很适合老人吃。
……
陈荀两人是在雨停的第二天一大早吃了早饭走的,他们得赶着回去继续给村支书家建房。
现在的工钱是按人天算的,不过村支书家的工期有些赶,大家为了赶工期,一天下来的工作量会比平常人家的多一些,所以村支书给的工钱会稍微高一些,因此大家都很乐意,没人会因此抱怨。
是以陈荀两人不等村支书来电话催他们,自己就自觉地骑车赶回去了。
第44章
“娟子, 在忙呢?”
正在院子里弯腰播种的朱立娟抬头一看,发现站在院门口的来人是杨婶子,回笑道:“是啊, 赶着年前种一波蔬菜, 到时候就有菜吃了。”
“嗐, 要什么菜来我这摘啊, 我地里有的是。”杨婶子道。
“哪能一直伸手要,我可不好意思老是上你家白拿,反正以后也常在家了,这地空着也是空着, 种一点就方便多了,想吃随手就能摘。”
“那倒也是,你和你家那口子都是勤快人。婶子这有个消息要告诉你,今天晚上咱们村里的晒谷坪放电影, 你到时候记得去看啊。”杨婶子兴奋道,她是特意上门来的,就为了说这事。
朱立娟笑笑:“怎么没有听广播说啊?”
以往有放电影的通知都是村里的大喇叭全村循环播放两三遍的,今儿还没放大喇叭,杨婶子就知道消息了吗。
杨婶子摆摆手:“小道消息嘛, 先跟你说了也没事,晚点广播就出来了。”
朱立娟听了哭笑不得,杨婶子的消息还是那么灵通:“哎, 知道了,谢谢婶子。”
“这有什么, 我先走了, 还得跟其他人说说。”杨婶子说完就脚底带风地疾步走了,胖胖的身姿很是矫健。
朱立娟等杨婶子走了又继续弯下腰种菜。
她回来有一段时间了, 前段时间村支书家新房已经建好了,陈荀提前来电话告诉朱立娟的。
听了消息的朱立娟往店里又招了一个人补充她离开后缺失的劳动力,然后就回来配合陈荀他们搞装修,陪着一起买材料之类的。
如今村支书家的装修也进入尾声,像水电改造、贴瓷砖等泥工活都干完了,现在陈荀带着人在做木工活,包括家里的柜子、吊顶、沙发等等,也差不多要收尾了。
朱立娟也就是前期忙活了一段时间,最近才有空收整家里了。
前几天把家里进行了大扫除,里里外外都洒扫了一遍,又被各种橱柜被套洗刷干净拿到院子里,赶着日头好的时候暴晒了一整天,才又收回去放置好。
这样一番功夫下来,虽然人累的够呛,但是年前也不用进行大扫除了,到时候也轻省一些。
眼下朱立娟又得了空,准备把家里还有陈跖家院子里的那点空地都利用起来,在上面种些菜。
毕竟目前来看,除了杨丽云在城里的铺子里忙活,朱立娟和陈荀陈跖的工作重心都在村里附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待在家里,那这院子里的地也不好一直浪费下去,该种起来了。
所以昨天赶集的时候朱立娟就上街买了菜种,有韭菜、菠菜、香菜、小葱、生菜、萝卜,都是些易种好存活的菜,也很耐寒。
其中除了萝卜,其他菜如果快的话年前就能吃上第一茬了。
买完菜种回来,朱立娟今天就赶了一个大早起来给院子里的地翻土。又赶在午饭前把所有菜种撒下去,都浇透了水才把土轻轻掩上。
忙活了大半天干完,朱立娟才边捶背边缓慢的直起酸痛的腰。将近一年没下地,一上午才折腾了两家的院子她就感觉有些吃不消了。
陈荀中午不回来吃饭,还是在村支书家解决。朱立娟就草草地做了她自己一个人的午饭应付了事,完了又睡了个午觉,到半下午的时候想起来家里的老母鸡,又绕去后院喂鸡去了。
家里的这几只老母鸡,当初从家里跟着他们到城里,前不久又从城里跟着朱立娟回到家里,来来回回一番折腾,也是几只有见识的老母鸡了。
城里养着到底是不方便,天天关在后院的鸡笼里窝着,哪里也不能去,朱立娟感觉最近半年鸡下的鸡蛋质量都下降了不少,没有以前吃起来那么香。
这不,正好自己要回来,朱立娟就想着把自家的鸡连着杨丽云养的鸡都带回来了。
一回来就把鸡放到后院里散养,也不关着它们了,天天让它们在院子里啄草籽找虫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