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明什么?
在皇帝心里,至少半个月之内,有你没你,干系不大……
接下来几天,尤峥倒是日日去胡府,每每拿朝政之事请教,胡靖见他恭敬不减当初,心里倒是略略好受些。
转眼到了正月末,交趾那边的消息如雪片般飞来:
自天元四十九年,陈芸自尽之后,交趾便在赵沛和金晖等人的有意引导下陷入内乱,至今已近六载。
这六年间,交趾内部战火纷飞,处处割据,又有吴哥趁火打劫,民不聊生,无数交趾军民死于战火、疫病。
期间,大禄一直避免卷入纷争,陆续接收了数十万交趾难民,然后便停止了对国内的输送。
交趾底层人的顽固、顽强超乎想象,外来人口太多,很不利于分散消化,一旦让他们聚堆,很容易生出不切实际的念头。
所以对于后面那些归化认同感不那么强的交趾人,便由驻扎在交趾东南部的大禄军队帮忙集结、救治,并资助粮草和部分兵器,然后鼓励他们与入侵的吴哥军战斗。
“夺回你们的领土!”
大禄驻军这么说。
交趾残存的军民群情激愤,深以为然,一批又一批冲锋上去,又如刀割稻穗般,一批一批成片倒下。
持续数年的战争让所有人都从震惊到麻木,甚至几岁的孩童也开始在长辈的教导下尝试使用兵器。
当大禄的孩童还在父母长辈怀中撒娇时,交趾的同龄人已经在学杀人了……
直到天元五十四年冬,交趾终于大体结束内战,并赶跑了入侵的吴哥军队,但……交趾基本也完了。
那个全盛时期曾经拥有数百万的国家千疮百孔,如今民口已然不足百万,而剩下的几十万人之中,具备有效战斗力的男丁几乎死绝,剩下的几乎全是老弱妇孺,以及周边国家留下的部分混血遗孤。
甚至就连这些人,也还在遭受疾病和饥荒,随时可能死去。
大禄驻交趾驻军方面发来急报,请问接下来该如何。
“现存百姓几无生产能力,且又有孩子兵,几无正常生活之可能……”
看到奏折后,秦放鹤不禁一声长叹。
这种情况,前世今生他的祖国没有遭遇过,但他并不陌生。
简单来说,就是整个国家都被战争摧毁了,活下来的甚至不能被称为人,至少不是正常人,他们的心理已然扭曲,根本没办法重新回归正常的和平生活。
交趾要接收,必须接收,但这些人如何处置,是个大问题。
大麻烦。
“阁老,”众人都不说话,秦放鹤便率先出言,“请阁老示下。”
如此重大的议题,突然就落到暂代首辅尤峥头上。
以秦放鹤为首的四名阁员,俱都用一种他从未接触过的,请示中掺杂着尊崇的目光仰望着他,他忽然心跳加速,感到一阵晕眩。
啊,原来这就是站在权力之巅的滋味……
第268章 风浪(七)
尤峥不禁有片刻迷失。
但他马上就清醒过来,“兹事体大,需由陛下做主。”
秦放鹤正色道:“自然由陛下做主,不过陛下此刻正与火器营的人议事,恐一时半刻不得空,依照旧例,内阁须得先拟一个大致章程出来,回头陛下问起也好有的放矢,各部各衙门该做什么,也有个准备。”
管理一个国家并非易事,天元帝再如何英明神武,也只有一个人,故而设下内阁并六部、翰林院等分层递进、共同分担。
自来凡紧急战事、各处天灾人祸等紧要的,皆需第一时间直接送达天元帝手上,哪怕睡下了也要立刻送去寝殿。而如交趾这般并非性命攸关的,则要当日之内,抽空递给天元帝过目。
至于再次要的,便会先由内阁或翰林院等各处统筹整理了,若有用词不当或十分不妥的,内阁甚至可以直接打回去,命人重写再递。
所以秦放鹤一说,尤峥便点头,“对,是这个道理……”
他略一沉吟,才要开口,却又想起另一个关键,“不过我只是次辅,最好还是问过胡阁老的意思……”
“哎哟,尤阁老!”秦放鹤已起了头,此刻不好再说,柳文韬便急躁接上,“不到正经出宫时候,出入何等繁琐!且陛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得空,来不及请示胡阁老啦!再说陛下在此,何必舍近求远、舍主逐次?又将陛下置于何地啊!”
眼见尤峥有所意动,柳文韬趁热打铁笑道:“况且陛下让您暂代首辅之职,朝廷内外都是知道的,这期间,您就是名正言顺的首辅,难不成之前用印、票拟都是假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