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放鹤满口应下,转头就去国子监找老丈人,请他从国子监的农科班里挑了几个能干又没背景靠山的学生,去城外自家御赐田庄内种去。
那几个学生原本还有些忐忑,秦放鹤便先发了银子,“你们只管折腾,赔了赚了都算我的,若要暖房,也只管写了条子与我,我看着就批了。只有一点,千万注意划片。”
万一里面掺杂了不得了的东西,引发物种入侵就坏了。
国子监出来的学生,本就对秦放鹤这位六元公有着近乎盲目的推崇和亲近,如今见他什么责任都自己担了,还有什么可迟疑的?
果然风风火火折腾起来。
天元三十五年九月初,城外农庄的学生们种死了一批,也育苗成功了一批,又建了一座暖房,总体而言,还算顺利。
月中,高程那头传来消息,秦放鹤亲自上折子,第一次详细阐述了蒸汽火车的雏形,并引申出未来的发展前景。
天元帝看了折子,大为惊奇,等他轮值时亲自叫上前来问:“什么车?不用畜力就能跑?”
听上去简直像天方夜谭。
秦放鹤摊开图纸,又拿出曾经的小水壶模型细细解释一回。
没有亲眼目睹过机械之力的人,哪怕解释的再清楚,也很难想象这种铁家伙可能发挥的巨大威力。
纵然远见卓识如天元帝,也依旧半信半疑。
说得不好听一点,若非秦放鹤从不信口开河,天元帝愿意相信他,但凡换个别人,这会儿早一句“胡言乱语”打发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秦放鹤笑道,“陛下整日被朝政所累,权当微臣弄了个新玩意儿,博您一笑吧。”
天元帝就笑起来,“你倒乖觉,自己先把退路找好了。”
前头才说了什么“利国利家”“流芳百世”,这会儿又摇身一变,成了新玩意儿。
胡霖见他意动,也跟着敲边鼓,“旁的也就罢了,秦侍读说得也在理,您这大半年竟无一日歇息,也该耍一耍了。”
天元帝勤政,这几年甚至连秋猎都不大爱去了,纵然去,也必然带着折子,随时批阅、召见大臣。
“也罢,”天元帝站起身来,“既如此,朕就赏你个脸面!”
说完,又故意吓唬秦放鹤,“若不好玩,可仔细些!”
第158章 蒸汽机车(一)
天元三十五年九月二十,趁着休沐,天元帝在秦放鹤的陪同下前往城外庄园,参观体验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
随行的重要人物还有户部尚书董春、兵部尚书胡靖、工部尚书杜宇威、内侍总管胡霖。
一看这个阵仗,秦放鹤就知道天元帝虽然嘴上说着玩笑,其实还是很重视的。
天元帝确实也是这么想的。
若此物果如秦子归所言,那么必然会在未来战争中发挥巨大优势,引发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所以干脆就把相关衙门的最高官员带来了。
九月下旬已经颇有寒意,一行人下了车,抬头便望见绵延群山间黄叶金灿灿的,零星点缀着一点红,十分美丽。
天元帝许久没出宫了,此时放眼眺望,颇觉畅快,也有几分额外的欢喜。
只此处荒凉,便问是什么地方。
“回陛下,是内子的陪嫁庄子。”秦放鹤道。
随着后期董春的支援,蒸汽机车越发完善,体型和动静越来越大,试验场地也被迫转移到城外阿芙的陪嫁庄子上。
此处地势偏僻,整座山头都是自家的,后头也有栽种瓜果蔬菜,相关成员不必外出,可以专心研究。
天元帝听了便笑,又用手指点了点秦放鹤,什么都没说。
秦放鹤半点不害臊。
我穷嘛!
胡霖便凑过来,低声问:“秦侍读,还有多远呢?”
大冷天的,城外西北风渐起,万一陛下染了风寒就不妙了。
秦放鹤还没回答,天元帝就先听见了,“多嘴,要朕出来的是你,扭扭捏捏的又是你,这里气息清爽,走一走也是好的。”
说完了,又想起什么来,转身看董春,“阁老如何?”
董春是此行众人中年岁最大的,听了这话也呵呵笑道:“劳陛下挂怀,这点路,倒也无妨。”
秦放鹤过去扶着,又对天元帝笑道:“陛下放心,等会儿阁老累了,微臣就背着。”
说得众人都笑了。
倒也没用众人走多远。
大约几百步后,转过前头一道弯,一台黑色的庞大机器便映入眼帘。
但见它约么大型马车大小,中间一个巨大的铁罐子,连接许多铁管子,侧面又有许多摇杆和巨大的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