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拾遗(521)

伴着歌声,一叶扁舟渡过滚滚黄滔靠岸。

待到上岸,苏轼却忽而瞧见远处立着一人。那人一身青袍,玉冠束发,俊逸非凡。身边有一位随扈,挑这个担子。

二人齐齐上前相迎,苏轼这才认出,来者正是韩嘉彦。

“师茂小友?你怎会在此?”苏轼感到十分惊讶。他也跟着他弟弟喊韩嘉彦小友。

“听闻东坡先生要北行,我特来送行,还望不曾打搅您与家人之间话别。”韩嘉彦道。

“怎会打搅,东坡深感意外欢喜,哈哈哈哈……”苏轼笑了起来。

韩嘉彦看到他身侧的苏辙一言不发,于是主动揖手行礼:“子由先生。”

“你倒是会选地方,怎的早些不来,却在此处?”苏辙刺了她一句。

“嗳,子由,小友特来送行,你莫要这般说话。”苏轼忙打圆场,他显然知道苏辙对韩嘉彦心怀芥蒂,更知道个中缘由。他本以为韩嘉彦压根不会出现,却不曾想他竟然专程渡过黄河,在北岸等自己,这让他感到这位韩六郎,是个性情中人。

苏辙听到兄长这么说,微微一笑。他终究还是不曾将韩嘉彦所做的事放在心上,身在官场,大家都身不由己,韩嘉彦所做的事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之中,还算是温和的,也并未对苏氏兄弟造成多么实质性的伤害和影响。

他向韩嘉彦回了一礼,道:“小友能来,吾心甚慰。”这话是发自肺腑的,他算是韩嘉彦登科的座师,有一层伯乐与千里马的师徒情分。此前他就对韩嘉彦说过,希望他能在兄长远行前来见一面,他希望的是这个后辈能走正道。

“咱们去河边的避风亭坐坐。”苏轼主动邀请道。

韩嘉彦点头,亦举手做请。

苏辙安排车马,将苏轼家人——侍妾朝云、三子苏过及其妻儿先送去驿站,只留一名小厮牵两匹马候在不远处的渡口,等苏轼。

接着兄弟二人与韩嘉彦一道入了避风亭,韩嘉彦让身旁陪着来的魏小武揭开了挑担,从中取出了酒食。这些酒食都是温在碳炉之上的,端出来尚且冒着热气。

这些都是汴梁的名吃,也都是馋嘴的苏轼最爱的食物。韩嘉彦今日天不亮就亲自上集市采购好,随后马不停蹄赶到渡口这里等候。

她主动为苏轼斟了一杯酒,苏轼端起杯盏一闻,惊喜道:“洞庭春色酒?”

“是,我按着您的方子,专门酿造的。本想给您送去品鉴,奈何如今成了送别酒。”

苏轼笑呵呵啜了一口,喜道:“香!比我自己酿的还香,你改过我的方子?”

韩嘉彦笑道:“加了松针熏煮。”

“怪不得!你这改动很好,我记下了。”苏轼又琢磨起酿酒来。

“师茂,你费心了。”苏辙看她布菜斟酒,一时心下涌起感动之情。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此前学生不懂事,对二位先生多有得罪,还望二位先生海涵。学生先赔罪了……”说着,韩嘉彦端起酒盏,先饮下一杯自罚。

“小友言重了,对我苏轼来说,那都不算甚么,你恰好撞到我想做的事上来,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入朝以来,也就帮着小友除了那章择的官,算是做了一件舒心事。”苏轼笑着,也跟着饮下一杯,随后自举箸吃起菜来。

苏辙跟着饮下杯中酒,望着杯盏底部残留的酒液,他忽而问道:

“师茂,你要改这酒,就不怕将酒做坏了吗?”

韩嘉彦闻言,顿了顿,道:“若不改酒,又怎知酒有各种风味?这世上之人千千万,各自有各自喜好的风味,不改,则不通。”

“但这酿酒一途,最基本的步骤都是一样的,你改一味松针终究只能锦上添花,而不能釜底抽薪。若要釜底抽薪,则酒本身就变了,酒就再也不是酒了,我们谁也不知那会变成甚么。”苏辙再道。

“酒终究只是为了给人饮下,不论是饮酒还是饮水,亦或是饮药,只要是对人好,那就该改。”韩嘉彦道。

“你怎知你改了之后,就能对人好?”

“我不改,永远也无法得知,只有改了,才能知道。”

“不是没改过,结果你也看到了。”

“我看到的是阻力巨大,而不能成功。而并非是不该改,不能改。”韩嘉彦坚持道。

苏轼见他二人话赶着话,这都要争执起来,连忙再打圆场:

“哎哎哎,喝酒吃菜,喝酒吃菜,师茂小友一片心意,莫要糟蹋浪费了。改与不改,不过是个尺度的问题,咱们谁人不知?不过装聋作哑罢了。”

他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韩嘉彦和苏辙都沉默了下来。

苏轼吃了一口菜,又饮下一口酒,终于搁下筷子,念道:

书自清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