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和土豆在外面的空地上放着,玉米和小麦就堆在小院里。
地下室放的都是些不好储存的东西,瓜果蔬菜,还有肉和蛋。
前段时间,在晋州城的时候清理了一次,把里面的东西都送到林舅舅那里了。
这些是这段时间二哥杀的猪,还有兔子和鸡鸭鹅羊。
在山上摘的水果和各种蛋,地里的瓜果蔬菜。
两人在地下室清点了一番,打算全部在东阳郡卖出去。
叶雨桐忽然想起山上还种有木薯,是她以前去福省出差的时候买来种的。
“等会儿去山上把木薯挖一些,种在山上。到时候引导那些灾民认识一下,以后他们看到就能挖来吃了。”
“这天那么热,又干旱,木薯能不能种的活?别再糟蹋了种子?”
叶雨桐肯定的说:“种的活,木薯最抗旱了,比红薯还好存活。”
她拍了拍脑袋说:“早知道在丰城的时候就该拿些出来,当时光想着红薯和土豆,把木薯给忘了。”
李云泽拉着她拍脑袋的手,“忘了就忘了,有什么关系?那木薯本来种的就不多。到时候拿给秦知府,让他在这边种植,也是一样的。”
“但丰城的气候更适合种植木薯,而且季节也合适。”
“那就明年,你不是要在那边开酒坊和特产店吗?明年去的时候再拿给他们。”
叶雨桐叹了口气,“也只有这样了。”
两人把地下室的青菜和水果都拿了出来。
在外面晾一天,减少一下水分,这样看起来就没那么新鲜。别人才相信是从外地运过来的。
叶明哲背着一筐苹果从山上下来,看到小院门口放满了蔬菜和瓜果,惊讶的问道
“妹妹,妹夫,你们俩这是干啥呢?怎么都把东西抬出来啦?”
“二哥,我们已经到了东阳郡,准备把这些东西都拿出去卖了。你的这一筐苹果也放这里吧。”
李云泽边说,边把他背上的那一筐苹果拿了下来。
“哎呦,你们俩总算到了,这一路可够磨叽的。”
本来半个月的路程就能到,被他们俩硬生生拖了一个月。
叶明哲从筐里拿一个苹果啃起来,“妹夫啊,赶快把这边的事处理了。咱们还要去把那些马运回来呢,到时候被梁王转移地方了怎么办?”
李云泽看他天天惦记着那些马,笑着点点头,“知道了,二哥。在这里最多待三四天,咱们就出发去梁王府。”
“那就好。你们俩慢慢收拾吧,我去帮大哥摘山竹了。”叶明哲拿着那个筐又上山了。
李云泽和叶雨桐是亥时进的城,他们直接去了府衙。
快到地方的时候,李云泽就让叶雨桐进空间等着,他一个人去了秦府。
秦知府正在书房里发愁,仓库里的粮食只够施两次粥了。
这次又找什么借口让那些富户给他送粮食?
他虽然是东阳郡的知府,但也不能明着去要啊,那太丢他们秦家的脸了。
没办法,只有找各种借口让那些人出点血。
可从去年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家大人孩子都过了一遍生辰。
上个月更是连府里的大管家都做了大寿,这次实在是不好再找借口了。
坐在书房陪他的秦夫人看他这样,就似笑非笑的说:
“要不让丫鬟放出风声,就说我病了,想吃点粗粮。你看这个借口怎么样?”
秦知府抱着夫人,在她白嫩的脸亲了一口,笑道:“夫人真是我的解语花,明天一早就让下人把风声给放出去。务必每一家都通知到,不能让别人说我厚此薄彼。”
秦夫人把他的脸扒拉到一边,叹了口气说:“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你那奏折都上了多少了,上面一点救济粮都没拨下来。
光靠城里的富户给咱们送礼又能撑多久?虽然他们当面不说什么,背地里哪个不是怨声载道?再这样下去,你这个知府恐怕也当不长了。”
这些道理,秦知府又何尝不懂?可他怎么能忍心看着那些百姓一个个的在他眼前饿死?
他沉默着没有接话,眼睛望着窗外的那颗槐树。
秦夫人无奈的摇了摇头,把一个包袱放在他面前,“这些首饰我也不经常用,让秦管家拿去当了吧,应该能换几麻袋粮食。”
“夫人,我怎么能当你的首饰呢?赶快拿回去,粮食的事我会想办法的………”
秦夫人瞪了他一眼说:“你如果能想到办法,还会在这里愁的觉都睡不着?”
她把那个包袱塞到秦知府怀里,“这些首饰我很少带,丢在那里也是落灰。
还不如拿去换些粮食,能少死几个人,也算咱们给孩子积德了。”
“秦夫人心怀大义,东阳郡有你和秦大人,是百姓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