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深夜的海,更害怕的是林韵声不在身边吧。她边想着,边把两人往零星路灯旁没人坐的长椅上带。
太阳落山了,可海风还留着点余温,吹在脸上,有些发痒。陈芳拿出手机,要自拍,说要发给小姐妹。
印象里这还是第一次三个人同时在海边。
和林韵声的话,是……第二次。
林韵声把妈妈的手机接过来,从斜前方抬起镜头,陈谨悦顺势靠在姐姐肩膀上,轻轻一笑。
“怎么还不高兴啊?”照片拍完,林韵声把手机还给妈妈,问妹妹。
她不说话。
“你就算打了电话也没有位置呀,他们说提前一个月都订满了。”
你看林韵声总是什么都知道。
“那不一样。”
“我要是你,我就不烦这个了,我比较担心初三的事情。”林韵声挑挑眉毛,看她。
“初三?初三怎么了?”陈芳把照片发在了群里,加入对话。
“妈,小谨初三给我们安排去庙里拜佛。”她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把这句话说出来。
啧。
林韵声!
陈谨悦瞪她。
“啊?南城还有寺庙吗?”陈芳用十分不解的眼神去看女儿。
“现在建也不一定来得及。唉。”林韵声竟然还装模作样叹一口气。
陈芳这下听懂了,哈哈直笑,声音穿透力极强。
陈谨悦白了林韵声一眼,歪头倒在妈妈的肩膀上,撒娇说哎呀,你快别笑了。
蛾眉月悬在海上,淡淡的月光照着三人。谁也不说话了。
海浪一下一下卷着她的心潮,陈芳也变得感性。
“声声啊。”
“嗯?”
海风把陈芳丝巾轻轻带起。
“这一年你也挺不容易的,忙里忙外。”
“说什么呢,妈。”林韵声温和一笑。
“妈有你们两个女儿,这辈子都值了。”
“嗯……”
这声是姐姐发出的,陈谨悦还靠在妈妈肩膀上没说话。
陈芳的手机这时候响了,是小姐妹回她微信了,她喜滋滋点开,小姐妹说「陈姐真是好福气啊,大过年的女儿带着出去享福。」
她得意洋洋地亮起屏幕给林韵声看,说你看吧,大家可都羡慕我。
陈谨悦望着天边的月亮,想起酒店阳台的风景。
「小时候的新年,哪有这样舒服的阳台和漂亮景色。」
这都是因为林韵声。
小时候没有这样令人羡慕的新年,可她一直都有令人羡慕的姐姐。
陈芳也有让人羡慕的女儿。
她侧眼去看林韵声。
月光沉在她脸上,安静又好看。她手撑在腿边,低头看着脚边的细沙。
陈谨悦伸手去寻姐姐的手,林韵声没有躲开,让她轻轻牵着。
现在是真的和妈妈还有林韵声共享着这一刻了,不是在梦里。她想。
她慢慢晃了晃手指,让姐姐回头看她。
陈谨悦好像等待这一刻许久,她眼如秋水,爱意绵长。林韵声沉默的温柔包裹着她。
海浪和月亮作证,这次真的不想再放手了。
昵称:
30 | 自白书(林韵声 · 四)
我与陈谨悦在这样心照不宣的默契里继续生活在一起。
在陈芳偶尔回家的时候,我会变得尤其谨慎与僵硬,我生怕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泄漏出我见不得人的爱。
陈谨悦似乎也是这样,她没有执意去点破什么,也没有要一些让我脱离「姐姐」这个身份的承诺。她好像因着这件事变得更成熟了一些——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但至少比我想象中的更成熟。
这一年她读高三,成绩还在中游飘着,但比以往努力了不少,我感觉她眼里总有灿亮的星点,对未来有无限期待。
我知道那星点是因为我。
我偶尔有空去接小谨放学的时候,我们坐上公交车,会经过9站路,21个红绿灯。运气好的话,我们能逮到一个座位,我让我妹妹坐下,我护在她旁边。要是运气不好,那我们会和一大群晚归的学生一起,挤在逼仄的车厢里,像沙丁鱼罐头一样。
可这也没什么不好,因为陈谨悦会自然地把我抱在她怀里。和所有挤在这车厢里的沙丁鱼们一样,我们紧贴着彼此。
但我是最幸福的那一个。
那时我们还租住在松林路的老房子里,松林路在海城老城区,市井气息非常浓厚。
狭窄的街道和错综复杂的小巷混着嘈杂的声响。等我们回家的时候,霓虹灯的招牌早就亮起了,五彩斑斓的光罩着每一个穿行的人儿。我还会闻到飘散在空气里的隔壁烟熏火燎的「王记烧烤摊」的味道,孜然和辣椒迸裂进炭火里,飘出一点只属于铁签烧烤才有的气味。
我会牵着陈谨悦在这样的空间里穿梭,路过一些商铺时,我问她饿不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