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之前匆匆一见,我对公子非不甚了解。或许可以代写瓷器丝绸,想必不会出错。”
“王后所言极是。不过师弟生性跳脱,大概会想我带些稀奇玩意。”李斯这副苦恼的模样,颇有几分纵容弟弟的兄长模样,“好在离出使韩国还有些时日,我再找找。”
“那便预祝大人觅得心仪之物了。”
“臣在此谢过王后吉言。希望这些礼物能让师弟尽早地适应秦国,不要过于思念故土。”
江宁闻言一愣,想再看看李斯的神色时,但对方却行礼告退,将神情藏得宽大的衣袖后,落下后已然跟往常无异。她看着李斯的背影直觉告诉她,李斯刚才的话绝对是担心韩非执着故国遭到攻讦。
这下她又有些捉摸不透李斯的心思了,他到底是希望韩非死,还是希望韩非活呢?
第104章
初春的新绿渲染而过, 咸阳城中是一片盎然的生机。清风拂过,从层层绿意中翻出粉色的花瓣。水色的波纹从草地上划过,落在了木色的地板上。
春光缓慢移动, 一点点地点亮了女眷们华丽的宫袍。茶水注入茶盏中, 清淡的茶香味弥漫在宫室中。
江宁取出一点茶膏,在茶汤上作画。在她的细细描绘下, 一直栩栩如生的九凤逐渐出现在茶盘中。
“王后的手艺越发精湛了。”昌文君的母亲夸她, “起初听我还不信, 但在去年一见,当真惊叹不已。太后和丹夫人当真是好福气。”
华阳太后微微一笑:“文候夫人过誉了。小孩子总喜欢稀奇玩意,不过也是不成体统罢了。”
“怎么会?几位是不知道, 自从王后做出了这茶百戏,又经商贾之后传到六国, 受到了诸多文人雅客的追捧。更有甚者, 千里赴秦就是为了一睹这茶百戏。茶馆里几乎每日爆满。”一位贵妇人笑道。
另一人接言:“是啊。这些日子赚得锅满盆满。还是太后王后明智, 失去些粟米却换来真金白银。”
面对两人的拍马屁, 江宁淡然一笑:“能帮到大家就好。”
年前为了让府兵制和均田制顺利推行下去, 她跟华阳太后商量,用开茶馆的钱来弥补楚系因为均田制带来的损失。
刚开始楚系还有些迟疑,但昌文君的大力支持茶馆顺利开设,而在开设的第一季度就有了可观利润。见到有人得利, 其他人才彻底安心赚钱, 不再去关注自己损失了多少粟米。少了阻力政策也就顺利地实行了下去。
“我听说李斯最近要出使韩国了。”华阳太后的目光落在了她身上, “姝儿你可知道是何原因?”
她在心里咯噔了一下, 华阳太后的话绝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她一边在脑海里快速过一遍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一边慢条斯理地回答。
“是。李大人确实是奉命出使韩国。一来是借由郑国一事震慑韩国;二来王上听说夏太后最爱新郑的桃花,请李大人从新郑带回几棵桃树种在夏太后陵前;三来也是听闻李大人的师弟现在身在韩国, 想让李大人将其带来为大秦效力。”
一番话下来,嬴政派李斯使韩的真正目的被淡化了。
江宁记得韩非子的思想中包括“君权为大,清除世袭贵族”这一条。楚系要是知道不会多想吗?好不容易东山再起,他们会坐以待毙等着被清除吗?所以她一定要淡化韩非子的存在,稳定嬴政和楚系的关系。
华阳太后到底是历经四代秦王的老人,自然不会被她的话随便糊弄过去。转而又从日常出发,来求证她说的话是真是假。江宁一边笑着一定对,一边在心里尖叫,期盼着有人来救命。
就在这时,清脆的拨浪鼓声在室内响起。打断了她和华阳太后的谈话,她转头看去,只见昌平君的母亲晃动着拨浪鼓。而刚刚还坐在地上的子婴立刻丢掉了手里的布偶,撑起自己的身体踉踉跄跄地跑向拿着拨浪鼓的文嬴。
“哎呦,子婴这么厉害啊!”文嬴抱起子婴掂量了一下,笑道,“是不是穿上伯母做的虎头鞋,就像小老虎一样强壮了?”
小家伙咯咯的笑声顿时让所有人的注意力落在了他的身上,而江宁和华阳太后之间你来我往的试探暂时休战。她看向抱着子婴的文嬴心中纳闷,这昌文君母子似乎对我也太好了吧。
“小公子长得白白胖胖的,一看便知王后用心照顾。”贵妇人笑道,“将来必定是一位好阿母。”
“说来王上和王后成婚也有半载了,想必也快有小公子和小公主降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