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韩信还是坚持为他抄一份,因为有些删改涂抹之处他可能会弄错。夏侯婴也不想冒这个险,只能领受了他的好意,正好他们还要采买咸鸭蛋等物产,韩信给他介绍了一家擅于做咸鸭蛋的人家,下午便带他们去买。夏侯婴这趟的目的算是都完成了,心中十分畅快,更是觉得韩家父子都是极为友善之人。
他哪知,韩信是觉得梦里之事似真似幻,别的可以不当真,但危险要避开,那些救过他的人,当然也要报答。韩川却是为了赠他天书的仙人老师,不遗余力地推广着农业技术。
这也就是大秦的律法严苛,不然他早就学着百家诸子游走列国的举动,四处去传艺了。
淮阴这一带水网密布,清湖是个无名小湖,但一眼看去也颇宽广。夏侯婴驾车至此,一眼看见湖面上一群群游着的绿头鸭,竟将车都停住了,惊叹道:“沛县也有人养鸭,不过是家中养上数只。淮阴人竟是这样养鸭的么,难怪要想出腌制之法来存放鸭蛋。”
“是我阿父教的。”韩信也探出头,骄傲地说。
庄婴正在湖边赶鸭,看见韩信便挥手:“王孙来买蛋吗?等会带两只鸭走。”
跟养的蛋鸡一样,现在淮阴县的人,养鸭也不是为了吃肉,而是为了生蛋。到产蛋的高峰期过后,这鸭再养就不划算了,正好拿去吃肉,养得多的,自家吃不了就卖掉。虽然鸭有骚味,但也是肉啊,总有人买的。
只要计算好批次,就能保证自己的鸭群主体都在丰产期,保证源源不断的鸭蛋,也能保证时不时的弄一批鸭吃肉或售卖。
所以韩信也不推辞,笑道:“我带客人来买蛋,阿父让他去找武媪。”
“你去,待会一定过来拿鸭子!”
“好。”
武媪也是清湖里人,就母女两个过活,本来是要过不下去的,哪知道有了咸鸭蛋这生意,别人家腌出来的蛋,十个有一半出油特别好,另一半发干,她做出来的是十个只有一两个不怎么出油。
枚简和韩川就给她赊了蛋,第一批卖出去便还上了钱。商贾以后就认准了她家,非得她的货卖空了才去买别家。甚至卖到外地,买到她家蛋的都要强调一句:这是武媪蛋。
她家是制蛋大户,庄婴是养鸭大户,两家生意来往得多了,庄婴就娶了她女儿。正好庄婴光身一人父母双亡,干脆就住到了一起互相照顾。
去年庄婴得了个女儿,在父母坟上大哭了一场后,提着两只鸭背着一筐蛋跑来南里,非要给韩川磕头。今年他妻子又怀上了,头是不磕了,每次韩川家买蛋,那蛋的数量都不太对,还附着几只鸭。
现在淮阴不止清湖里养鸭,桃溪里人也养,富陵湖边更是养得多。不过桃溪里里没有清湖里和富陵湖这样的便利,不像它们就挨着湖边,所以不及这两处养得多。因得着军中喜爱,虽养得多,都不用卖到别处,商贾收走后光是军中就能吞下淮阴这点小地方的产量,以致淮阴做这些生意的农人,这几年不但吃得饱,有人手上还有几个活钱。
夏侯婴其实已经将淮阴县这些事盘算了很久,想回去跟主吏掾萧何说一说,看是不是能在沛县推行。但看了湖上的鸭群,他已经觉得自己的念头不太实际了。
光是种红薯让人人饱腹,都要专程来学。没有一两年无法推广全县。这数百只的鸭群养殖,想必也不是轻易能行的,一样要学。沛县没有一个韩公,主吏掾再有本事,那也没办法。
他还是老老实实,一路小心伺候那几只鸡,活着带回去生蛋,先让自家天天能吃上鸡蛋再说吧。
韩信到庄婴家中见了武媪,武媪的蛋没做出来就订完了,但她家总还留着一批给韩家的蛋,若是韩家没来买再去卖掉。盐价贵,咸鸭蛋虽然把盐摊到几十只蛋上,单个的不算太贵,但自家还是舍不得吃的。韩川见夏侯婴远道而来,便允诺帮他买到上品,说的就是这批蛋。
韩信给他搬了两筐上车,夏侯婴付了钱,又驾车至湖边,庄婴果然提了两只鸭绑好,给韩信带回去。韩信还分了一只给他。
夏侯婴与田佐不得不又买了车马,一人赶一辆车,风尘仆仆地回到沛县,一个去见县令交差,一个销了假把东西捎回家,就兴冲冲去找好友刘季了。
一进泗水亭官舍,夏侯婴就叫道:“你可跟人结不成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