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以油、面、糖、蜜相和,或蒸或炸制成的甜口面食,一般做成笑脸人儿的模样,也可做成金鱼、莲花、梭子、鹊桥的样式,总之飞禽走兽,奇花异草,凡小娘子们巧手所能及。
藤丫最不喜做巧果。道:“辛苦劳累捏一下午,两口就吃没,再好看又有甚么用?”
此话获得江满梨和媛娘的一致赞同。
但毕竟节庆是个好时机,生意人,哪有放过赚钱机会的道理。不喜归不喜,做还是得做。不做那些个繁复的,便做模样简单却好吃的罢。
江满梨便想到鲜花饼。鲜花应景,馅儿芯又甜蜜,做法还简单,再好不过了。
唯一的问题是烤炉。
去问了郭东楼的吕掌柜。郭东楼清明节代售江满梨制的芋泥咸鸭卵青团,一等一的热销,这次听说她又要做糕饼,欢喜得不得了,巴不得把厨房给她让出来,道:“这有何难,阿梨要做花饼,只管来用便是。”
于是烤炉的问题也解决了。
制鲜花饼主要分两步,一是渍花馅儿,二是擀酥皮。
江满梨前世吃的鲜花饼,大部分以玫瑰渍馅儿,可这朝是没有玫瑰的,即便有,也还未曾走入百姓视野,遂放弃,寻其他替代品。
夏季盛开的花种不少,可以食用的,譬如牡丹、茉莉、洛神,都是不错的选择。江满梨一一采来试用,发现洛神味酸、茉莉又多了些苦气,还是牡丹最好,带着些许类似玫瑰的甜。
牡丹不能选熟粉艳丽的,吃起来会有药味,颜色愈深,吃起来苦味愈重,要选那单瓣白色的,入口才最是香甜,色香味俱佳。
花瓣洗净晒干,用手分次揉入白糖和蜂蜜。这一步要揉得透彻,让花瓣与糖充分交融了,方能不留一丝苦味。
揉好的花瓣需要腌渍两日。
江满梨想了想,找先前买青团礼盒的铺子又要了些同样形制的,只不过当时选的是衬应时令的草纹盒,这次便换做胜遇鸟纹的,讨个七夕的福气吉祥。
有了盒子,预订牡丹鲜花饼的招子提前递出去,单子便收回来。
附近四坊的衙门官员、大宅贵女,纷纷着人来订些礼盒,连和淑郡主都要了些,说是要送给小侄女们,游耍时吃。
到了七夕头一日,花瓣也渍得正好。
江满梨拿干净小勺挑一点儿给藤丫和阿霍尝,两人皆眼睛发亮,点头:“甜!”
自个也尝一点,甜得眯起眼睛,很是满意。心道这牡丹花酱做出来,虽没有前世玫瑰花瓣那股空幽的气味,却多了一息好似青柑的清凉,也算是意外惊喜。
接下来一步,便是擀酥皮。
酥皮分油皮与油酥,以猪油、面粉按不同比例混合揉匀。猪油多些的,就是油酥,面粉多些的,就成了油皮。油皮作底、油酥作馅儿,包起来,擀开、卷起、再擀开,如此反复三至四次。
江满梨手巧,擀得匀且不破。藤丫也不错,学得十成有七成样,关键是她手快,擀面杖在她手里能翻出花儿来。
这回轮到阿念故作不屑了,学着藤丫在画舫上的语气,道:“这有何难,不过使些巧劲罢了。”
藤丫却不受他激将,仍旧又稳又快地擀,哼笑道:“巧劲你也不会。”落得最后还是阿念噘嘴。
见藤丫擀得不错,江满梨便把酥皮全数交予她,自个把馅料勾过来,戳戳阿念,让他帮忙团馅儿芯。
馅儿芯须得搓半个拳头那么大,团一个,江满梨就取酥皮来包一个。包成白胖的团子状,手心齐齐压成圆饼,中间印上个“江记”的小红戳。
送进烤炉里烤至起酥,拿出来,酥皮层层,比纸还薄,轻轻一碰便扑簌簌往下落。
咬上一口,极薄的酥皮破开,便吃出里头的白花馅儿。酥皮味淡,带着烤过的小麦自有的香气,正好中和掉馅料的一部分甜。花瓣将碎不碎,一口下去,或能叼出小小一片来,裹着糖蜜,香得喜人。
阿念拿手捧着,左手烫了换到右手,右手烫了又换到左手,吹了又吹,就是不舍得放下。逗得他师傅曹庆都笑了,道:“我素日亏待你了么?怎没吃过糕饼似的。”
阿念便道:“不一样不一样,这是阿梨姐烤的牡丹鲜花饼!”
烤制好的牡丹鲜花饼,垫了印着“江记”二字的方油纸,拿定制的小木礼盒装了,一盒六枚。自礼盒镂空的纹样处隐约可见其白皮黄酥,淡淡的花香气透出来,别致得紧。
留下些放在郭东楼代售得,其余便装车运至铺中、再分送至各府衙宅邸。
-除却预订出去的,江满梨还留出许多放在铺里卖,为此专门在柜台上置了小木板,上书“七夕特供鲜花饼,礼盒单买均可,送礼自用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