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医院是个自盈利单位,不是有国家财政支持的福利部门,能做好事,但还是要先顾及自身,能预支的钱必须还得卡,不如就按照杂役三年劳作正常雇佣的价格,也就是四五千钱左右的限度去救人,活过来后,还得加上利息还。
这个数额,官吏人家咬咬牙就能拿,不至于丢这份脸面,普通人一看利息也不算少,就算家里拿起来要损伤筋骨、要找左右邻居借钱也会赶紧还上,只有自己孤身一人又工作,家里又不把她/他放在心上的,才会留在京医院中做杂役偿还,正好救助到了需要救的人身上。
宋琳将自己的想法一一说了出来,韩盈沉思片刻,觉着还是再收缩过后的办法好,点头同意后,两人又研究了一番细节,这才算是将这桩好事长久做下去的制度给设立起来,后来还真庇护了不少在家中饱受父母、继父继母苛待到活不下去的未婚男女和部分半大孩子,以及一些成了婚的妇人。
此是后话,而现在,说完京医院事情的宋琳,还得在提关于卫侯那战地医院的设想,因为人数过多,又涉及后勤和前线不固定等问题,其复杂程度愁的人大把大把的掉头发,若非韩盈手中有点后世这方面的的经验,她看到这个的时候也有种眼前一黑,恨不得掐死卫青的冲动。
果然,还是给别人提意见让他们忙活的时候看着爽,轮到自己为别人做事的时候是真的虐啊!
不过话说回来,不虐别人早就接过去做了,压根轮不到她来,皇帝给的这份官职俸禄就是为了服务于征战,做好了她才能真正稳定自己的官职,做不好嘛……
没有做不好选项的韩盈只能硬着头皮和宋琳一起上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不会因为外人的离开而停滞不前,在韩盈宋琳忙碌的时候,好似结束种种磨难的顾琬,突然又迎来了新的考验。
一群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望老德妇冲到了京医院,非说她这种不孝不悌,不贞不洁的人,压根不配在此处呆着,让京医院必须将她赶出去。
第345章 道义之争
西汉有着独特的政治模式。
有一部分人,他们自身的德行极好,因为极符合社会伦理规范,便被周围人敬佩、推崇,几乎和精神领袖一样,能够达到一呼百应,千应的状态。
这样的名望,自然会让官府注意到他们,即便不把他们吸纳进官府的体系,也要给他们分发官府认可的身份。
年龄够大,过了五十,那就是三老,年龄不够但德行足够,那就是孝悌……总之,有了民间和官府双重认可的他们,虽然没有官职,却有着极高的政治待遇和影响力,他们承担着官府给予‘教化百姓’的作用,既要继续约束自己,还得主动去教导周边人向自己学习。
理论上来说,这对保证社会风俗规范会非常好用,但实际上嘛——
手头连个甜枣都没有,上哪儿让别人跟自己学?
没人愿意放弃到手的权力,聪明人很快发现,没有甜枣,还可以用大棒啊。
运用暴力远比给好处容易多了,只要出师有名,那见效可不是一般的快,更不要说在这个过程中所感受到的风光以及越来越重的权力,尝到甜头的三老孝悌们,根本不可能停下自己的脚步。
而最近这段时间,顾琬的事情着实过于火热,本就处于风口浪尖且有极大瑕疵的她,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再好不过的靶子。
逼迫半官署性质的京医院对他们让步,对自身名望和潜在权力提升的更不是一星半点,无论是出自对德行的贯彻,还是对名望权力的追求,亦或者是觉着长辈的地位受到动摇必须对这样的儿女进行惩戒等种种目的,有名的德老德妇们就这么自发的联系在了一起,闯进了半官署性质的京医院。
这群德高望重之人虽然没有官职,但官府给了他们极高的政治待遇,不少可以‘比之县令’,县级别的衙门都能视若无物的进入,更别说闯本就允进的京医院了,反倒是负责安保的青壮们看这群拄着拐杖,最低年龄都在五十的老头老太们完全不敢多动,生怕对方一口气没上来倒下去,自己又正碰着,那可是长八个嘴也解释不清啊!
这使得过来的韩羽看到了极为滑稽的一幕。
十几个鬓发斑白的老人各个腰背挺直,精神矍铄的站在大厅中央,气势仿佛白起下凡、廉颇再世,而负责安保的青壮们却畏畏缩缩站在一边,简直就像群只会缩脖子的鹌鹑。
平日里吃饭那么积极,这时候一点用…算了,她也不敢拦这群年龄过半百的老人,有名望的得罪不起啊!尊老是基础,和政治正确差不多,国情在此,韩羽自然不能喊安保将他们直接轰出去,可留他们在这里也不行,大厅人来人往的让多少人看热闹,稍微出点事儿专明个就能传遍半个长安城,还是得赶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