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610)

作者:学做饭的兔子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韩盈轻声呢喃着这三个字。

汉代农业种植还处于初级阶段,从刀耕火种逐渐转向精耕细作,而这个过程,和韩盈所学的医术一样,都需要极为漫长的时间,耕种的技巧是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便是种子,山阳郡这边只种植春稻春麦,秋季九月份才收割,这代表在今年九月份收获到明年九月,中间整整一年的时间内,农人没有更多的主粮来源。

饿死人的速度很慢,尤其是在还有一点吃的的情况下,但人不死,不代表器官不会受到损害,力气不会消失,女医曹说的还是乐观的情况,因为更多的人可能今年就要开始熬,等到明年四五月份播种的时候,很有可能已经拿不起锄头。

韩盈很清楚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景象,甚至她脑海中已经借由这些天的赶路见闻勾勒出来,不过,她却没有多少生理波动,甚至连怜悯的情绪没了。

这有些诡异,却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人是适应能力极强的动物,它会在需要的情况下,钝化自身的感知,以便不沉迷在过多的苦痛和负面情绪中,这样的情况,在战场上的士兵、ICU病房的医生身上会非常明显,只是在外人眼中看起来,显得极为麻木无情罢了。

韩盈很清楚自己心态的变化出于什么原因,她放纵了这样的变化,以免自己陷入极大的情绪内耗之中,她冷静的思索着情况,缓慢说道:

“之前大兄徐显调任去了颍郡,听闻那里有一种能够冬季种植的麦,九、十月份种下,来年四五月份便可收割,若能运来这样的麦种下,想必青荒应该能少熬许多。”

“什么?”

“居然有这种麦?”

“韩医曹你快详细说说!”

听韩盈这么说,别说是其它县的上计吏,就连郡内统计受灾情况的文书都将目光投到韩盈身上,有性子急的,已经直接围到韩盈身边询问起来:

“这能过冬的麦产量如何?好不好种?种起来有没有旁的要求?在山阳郡种起来可会水土不服?”

一连串的问题直接向韩盈涌了过来,她也没慌,直接回道:

“去年兄长曾送过来些,宛安已经种了,今年本应该收获来着,可惜这雨一下,收成也没高到哪里去,不过按照之前的长势,产量和夏麦差不了多少,就是我这边粮种也不多,也就是种百亩地的份,想要拿此粮减少青荒,还得请郡里向长安呈奏书,再从它郡调来。”

“粮种所需不多,调是能调,可能不能送进来,到农人手里他们是种地里还是直接吃了才是大问题啊。”

“不止,这能过冬的粮食谁都没种过,要是那里伺候的不对,最后没结多少粮出来,那才叫麻烦呢。”

“都快饿死人了,有粮总比没有好,若是实在没有力气,直接把种子撒出去不管,看老天赏多少饭吃也是个办法。”

“这倒也是,反正等几个月肯定要空出不少荒地,就是没经验这点实在是要命,两季粮跟的这么近,若是种不出多少量,又耗费多了地力,那……”

对于农耕国家来说,农业是一切的基础,大部分人在种地上都有经验,尤其是对于国家基层的县来说,官吏们或许在种地上比不过老农,可该怎么种上就没有几个不会的,韩盈一说新粮种,大家便纷纷就此事商讨起来,其中的最大的争议点之一,便在这能过冬的麦他们没种过上。

这倒不是说他们反对冬粮,实际上如果可以,大家恨不得直接把冬粮运过来快点种上,但种地这件事情,想要收成,那就绝不能只将种子撒地里不管,而一但转向精耕细作,无数影响粮食产量的问题便来了,它并不是笼统的气候特点,而是更加复杂,精细化的东西。

比如地形、土壤、水文、降水、温度、风、病虫害等等,而这些东西,并不是在地图上经纬线跨越过个十度以上才能看出明显的差别,事实上,有些时候相隔一县之地,种地时间和方法就有了极大的差别。

如何用更适应本地的方式种一种作物,来获得更高的粮食产量,是需要长期实战经验累积的,冬麦大家从未种过,这自然会生出迟疑,而种地是个需要思考投入产出比的行为,他们要是没有质疑和思考、衡量利弊,韩盈更要担忧他们还能不能行了。

冬麦的情况,和韩盈觉着农书能让汉武帝增加对江淮诸郡的重视上是一个逻辑,这份农业经验是基于宛安气候和水土总结出来的,能够最快推广,不需要太多调整就合适而且有极好效果的,一定是山阳郡,而后是其它几个相邻的郡、乃至整个江淮,这个过程中,农书的实用性是逐渐下降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