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颂圣文 送到陛下面前是有很大可能讨其欢心的!
而学识渊博的太学生对这么平白的赋文 着实有些不解优在何处可从头往下读下去便发觉角度是真的新颖相较于往常所描写的宫殿城池与天子狩猎而言也的确更有情感只是对于这样的写法各人看法也不同有觉着好的已经跃跃欲试也有觉着不过是哗众取宠谄媚于上而已。
上百个人看到它有各种态度不足为奇因师长命他们畅所欲言读出声来的前后左右讨论的极多只不过坐在后排的顾木看完这篇没有署名的颂文 不知道为何心里有些发凉。
这风格这写法实在是太熟悉了!
更让人惊恐的是身边有人突然疑惑地开口:
“咦?我怎么觉着这赋文写法有些似曾相识?从哪里见过来着……”
不没有见过!
顾木脸色克制不住地苍白起来。
才刚开始念它就有人觉得似曾相识等一会博士开讲逐字解析是不是会有更多的人意识到?或者是这赋文传到当年欣赏他的博士手中那……
他当年的所作所为会不会被人猜出来?
或者顾迟会直接说出来此事?
可恨啊他怎么还没有死!
被诅咒的顾迟猛地打了个喷嚏他下意识紧了紧衣服摸着新裘袍上柔软光滑的兽毛心情越发紧张起来。
明明身体已经好了的怎么会突然打起了喷嚏?可千万别再感冒一会儿他可是要和韩尚院相见的那时再出现这样的情况可就太失礼了!!
第416章 神迹与过去
韩盈今天来的这一趟,目的并不是为了顾迟,而是关于造假庙祝的铺垫,也就是过来挑选一下,什么‘神迹’比较适合在皇长子刘据寿宴上出现。
事情不难,钻研人体和药物的医师,算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化学家,甚至还会涉及不少物理学,她们本身就有着远超大众认知的知识储备,再加上过往和巫觋方士丰富的斗争经验,遇上本就擅长表演装神弄鬼的倡伎,想出来的‘神迹’丰富的都能排个联欢晚会了。
自己亲手做出来的假物,又知道表演时的漏洞所在,再加上反复训练了不知道多少次,医师和倡伎对此态度都已经有些麻木,已经感受不到惊骇之处了。
但旁观的韩盈很清楚,在这个尚为蒙昧,对世间认识还不足的时代,这些‘神迹’散播出去,必然会让大量的百姓瞬间成为庙祝的簇拥,甚至连不少中上层人士,也要对其深信不疑,就像后世佛道两派的宗教一样。
如果只看‘宗教’的扩大,这种情况似乎颇为危险,但实际上,华夏历史上的神权与皇权之间,并非一直由皇权占据顶峰,而是阶段性发展,每一个朝代,进步的其实都不多,甚至还会有所反复。
就像周伐商,只是破除了血腥的人祭,并未脱离神权政治的范畴,周公提出的‘以德配天’,是君主的权力是‘天’授予,后面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就从他这里继承而来,并没有多大的改动。
继续继承天命说法后,西汉的儒士们为了给刘家造神,编造了大量的谶纬和神迹,看似近鬼神而远之的儒生,也彻底掌握了上下层的信仰,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汉的儒学,并不是儒学,而是‘儒教’,一个能左右皇帝,不,应该说朝代废立的特色儒教。
而东汉刘秀由于自身上位的特殊性,即便他不想,‘儒教’也再次得到了新生,毕竟谶纬预言的效果可是由皇帝亲自验证,真的不能再真。
整个汉朝,其实都笼罩在神权的阴影下,只不过这个‘神权’,并不像西方有个教皇,或者说后世有个明确的佛道两教的领头人般的人物左右风云而已。
只是‘汉儒’和后面朝代的儒生区别太大,而大家对儒生的认识。又更倾向于宋代科举制鼎盛后的存在,便很难认清两者的差别,潜意识觉着儒生和宗教没什么关系。
而在这特殊的时代,韩盈推动‘宗教’发展,从‘儒教’口中虎口夺食,争夺神权的解释性,对皇权其实是更加有利的。
当然,这么做也并非没有坏处,但这个坏处并不是冲着她来的,而是对着‘天命为皇’去的。
华夏历史的发展,在整个世界中绝对是独一份。
如果将地球视作游戏,每一个朝代视作一个版本的话,那这些‘游戏玩家’,花个几十年上百年,就能迅速卡完每个版本的bug,钻空子钻到整个版本再也运行不下去。
就像是‘天命为皇’作为皇帝合法取得政权的说法,在汉朝还有大量的人相信,但唐时好像突然就没有多少人提了,等到宋朝,儒生们个个开始说起来‘民意’,这当然不是唐宋皇帝突然意识到百姓重要,完全是上个版本已经被大家给玩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