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女儿,他的神色仍不免露出些落寞。
林秋夏笑得非常尴尬。
好在有苏小清,这家伙身上有种违逆了蛇类天性的自来熟,适时地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两盒礼品: “令爱真是心灵手巧呀。沐医生,接下来我女朋友和她的小徒弟就要常来叨扰了,一点心意,希望您别嫌烦就行。”
礼物并不贵重,两兜子新鲜的应季水果,沐医生也没推辞,只是说: “哪里,各位实在太客气了。你们肯来这里,才是给我这房子添些人气儿。正好,我刚刚学会做水果茶,请各位试一试。”
他又提着水果去厨房,加上些冰箱里刚刚取出的樱桃,一起放进自动清洗的智能家具中,边洗边隔着开放式的半截矮墙,和莫二白讨论起医学问题。
专业词汇太多,叫人听不太懂,但是通过两人的语气和神态判断,沐医生轻轻一点就解决了莫二白的好几个问题,还能触类旁通地说起一些相关的诊疗技巧。
苏小清理所当然地在一旁摸鱼玩手机,林秋夏这个假医学生却不行,只能硬着头皮写笔记。
写着写着,他的目光就飘到了桌子上的相框,年轻的沐医生半蹲在地上,搂着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姑娘。
照片上还写着: “宝宝七岁生日留念。”
林秋夏在笔记上随手写下“茶几上放合影”,他再次抬起头,视线恰好和沐医生撞在了一起。
沐医生微笑时会挤出几条鱼尾纹,就像个好脾气的任课老师,看见学生溜号也不会疾言厉色,只会敲敲桌子留下一个眼神。
林秋夏九年义务教育的DNA大动,心虚了半天才继续查看。
他向另一侧看去,是上楼的楼梯,从一楼到转角两侧也有相框,但是距离太远,太为难当代半夜刷手机的年轻人了。
林秋夏只能戳戳苏小清,在微信上发: “楼梯上有照片。”
这要是个解密游戏,上边肯定有线索。
林秋夏是想暗搓搓地暗示苏小清运用起蛇类那惊人的捕猎能力,结果苏小清直接插嘴道: “沐医生,我太喜欢您家的装潢了,可以四处看看么?”
沐医生被打岔也不生气,依旧温和地笑着说: “随便看,楼上的房间也可以去,但还请您不要动里边的陈设,都是我女儿留下的,对我有特殊的意义,烦请海涵了。”
一人一蛇进行了一番林秋夏听见就开始紧张的客套,最后,沐医生友善地表示如果林秋夏愿意,也可以到处看一看。
他还分外体贴地找好了借口,说这些医学知识偏门的,并不适合教刚刚入行的实习生,听来无趣,没有临床的经验很难理解。
林秋夏差点感激涕零,拍拍屁股和苏小清一块溜了。
两人顺着楼梯一路向上,近距离地看到两侧的照片——都是沐医生女儿的,从楼下到楼上,每一张都配有小纸条,上边依次是:宝宝出生称重,宝宝满月啦,宝宝百天抓阄礼,宝宝半岁留念……
上楼的过程正是照片里“宝宝”长大的人生历程,加之纸条上的文字,那满腔的爱意劈头盖脸地将林秋夏砸得鼻梁发酸。
苏小清走到一半,指着“三岁要上幼儿园啦”的纸条,说: “从这一张开始,字迹变了。”
林秋夏凝神看去,下一张“4sui”的字迹像蚯蚓爬出来的,是小孩子用力抓着笔写出的感觉,照片里的小女孩也不再露出大大的笑容。
而再下一张的“五岁生日”,成了一手清俊的草书,下边还难得写了一句话: “宝宝抱歉,去年忘记了你的照片。按照约定,给你画一颗大大的爱心。”
林秋夏用手指隔着玻璃触碰这张纸,脑海中闪过民政局的正门,以及游乐场的气球——沐医生应该是在这几年中离了婚,一个人带孩子晕头转向,忘了女儿的生日习惯。发现这件事情后,他歉疚地向医院请了一天假,带女儿去了久违的游乐场。
小姑娘的回信则写在下一年的照片里,那些年小学的准入门坎从七岁变成六岁,她扎着马尾辫子站在校门口,咧嘴大笑地看向镜头。
沐医生写下了“入学留念(六岁)”,小姑娘在下边写: “没有关xi,我知到,你和妈妈都是爱我的。”
再往上走,是七岁,八岁……十岁那年的照片里甚至出现了沐医生前妻的字迹,而十一岁那年是合影,照片里的女人抱着一个襁褓里的孩子,手上牵着小姑娘,背景是机场。
林秋夏再用手碰,发现沐医生的前妻在这一年同下任丈夫有了孩子,因工作变动,准备举家移民。
一家拆成的两家人关系不错,沐医生带着女儿去机场送别,拍下这张照片。小姑娘回到家大哭了一场,沐医生请假带她出去玩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