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主编淡然地饮下一口茶水,放下搪瓷盅才道:“每个组都推荐了一个记者,最后是所有组长投票选择的除本组成员外的三人,苏茵同志是高票当选的。你要是有意见,可以看那堆票纸,白纸黑字,都是大家投出来的。”
“我…”宋进民被噎了一句,可还是气不过,“投她干什么?她才进来多久,我提议还是得选老员工,不能让老员工寒了心。”
何主编撑着办公桌起身,敛起刚刚的温和面容:“宋组长,我们报社一向主张工作能力为主,老员工是为报社立下汗马功劳的,报社自然不会亏待,可新人也是新鲜血液,报社想要长久地发展下去,新人是不可或缺的。”
她顿了顿,接着道:“就说前面几次都是苏茵同志采访个体户,进行中医报道,还有最近引起全市关注的拐卖儿童报道,哪次不是办得漂漂亮亮的?尤其是近期拐卖儿童的报道,这种关注度为报社激增了多少报纸销量,你不清楚?上回我去市里开会,领导还点名表扬我们,说我们报社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开辟了公益广告版位,很有带头风范作用。
说起来惭愧,苏茵同志最开始提出这个法子的时候,我考虑到综合情况,下意识拒绝了,现在看来,我们这些老人早该低下自视甚高,依仗资历的头颅,多吸收各方意见,也可以向新人学习!”
宋进民被主编一通教育,心里再不满,却也没敢再说什么,在心中骂骂咧咧着走出办公室。
“组长,我真的很想去沪市出差学习,主编怎么说啊?苏茵一个新人凭什么去…”
宋进民刚一回组里,他推荐的一个老员工便迎了上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通念叨,听得他心烦。
“你自己没本事,人一个才来不到半年的新人干出多少事儿了?尤其是前阵的拐卖儿童专题,引起多大轰动,连市里领导都表扬我们报社了,你现在拿什么去跟人家争?滚回位置上去,少跟我面前晃!”
又输给何国强一回,宋进民愤愤点了根烟叼着,快步离开报社。
宋进民气得不轻,可何国强这组是欢腾得很。
“小苏要代表我们组出去学习,大家鼓掌。”何国强难得有黑脸露笑的时候,这回苏茵也给自己给一组长脸!
甚至是所有组长里投票第一的。
同事们也高兴:“小苏,你了不得啊,才来多久都拿到出差名额了,不错,后生可畏啊。”
“记得给我们带点吃的回来!”
苏茵笑着一一应下。
四天后,苏茵收拾好准备下班,和京市日报另外两名去沪市的记者约定好明天一早在火车站碰头,这才回家去。
这回,出行的三人分别是民生要闻组的苏茵,时政组的蒋川以及经济组的丘丽丽。
苏茵是里面年纪最小,资历最轻的,不过另外两人倒没表现出什么,待她还挺客气。
刚回到家,苏茵便闻到一股浓郁的骨汤味,饭桌上已经摆上热菜,苏建强将一盆大骨汤端上桌,招呼闺女吃饭。
“小顾托人带话回来了,说今晚不等他吃饭,他得晚点儿。”
“好。”苏茵知道新厂可忙,又因为现在茵乐牌收音机名声大噪,销量厉害,三个车间都在连轴转。
“爸,这汤熬得鲜啊,真香。”苏茵一直喜欢喝大骨汤。
以前在家里是逢年过节能吃上一回,因为难得的那么几斤肉都是过年分到后得做成香肠腊肉的,这样能储存许久,想吃的时候割一节便能吃,只有爷爷偶尔靠给人修修房子会收到两根大骨做谢礼,家里才能沾点荤腥味。
这样的大骨是城里人最嫌弃的,几乎没肉,因为剔肉匠会将猪肉仔细剃干净,肉和骨头完全不是一个价。
骨头在锅里炖煮,将一锅清水染晕上肉香四溢的味道,是吃不上肉的人最方便解馋的方式。
苏建强也是苦孩子出身,对骨头汤有特殊的情感,不过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他买回来的是带肉的排骨,轻轻一咬,便能将软烂的肉从骨头上撕下来,骨头里的骨髓更是诱人。
苏茵像小时候那样,往骨头洞里舀一勺汤,再用筷子往里戳了几下,低头从洞口一吸,精华般绵软的骨髓便顺着汤汁被吸入口中,香得人格外满足。
“你这孩子,跟小时候一模一样。”
苏建强看闺女难得双手把着大骨吸,吃得两手是油,哪里还有现在京市日报记者的端庄模样,吸入骨髓后享受地眯着眼,更是和小时候的神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