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1319)

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天快冷了,若不做保暖措施,恐怕百姓们不饿死,也会冻死的。

长安的百姓很快就接受了以工代赈,并且迅速将赵含章列为第一崇拜和喜欢的人。

不少人家都开始为她准备长生牌位,讲究一些的,会选好木头,像供祖宗一样将她供起来,不太讲究的,则选一块他们能拿得出来的好木板,请人将她的名字刻上。

流浪在长安城中的流浪儿,则是从废墟中捡了一块板子,按照自己的想象涂鸦了一个女子形象的人脸便供起来,大家争相供奉赵含章的长生牌位。

这两年,先帝和赵含章先后给过长安赈济粮,但真正落在百姓手中的没多少,大多要先补充军中粮草。

只有这两次,送来的赈济粮完全用在他们身上,而听闻,他们后面还会有赈济粮,这怎能让他们不爱赵含章呢?

傅祗看到这样的情况,幽幽地叹息一声,满心复杂,却没有出面扭正。

和傅祗的纠结以及遮掩不同,青州和光州是大张旗鼓的宣扬赵含章的仁德与功绩。

青州被王浚祸害得不轻,而光州,王敦带着大军跑了,匈奴兵和石军攻占光州时如入无人之境,州内的坞堡全被石勒和刘聪攻下,钱财被搜刮干净。

坞堡如此,更不要说城中了,但凡有点钱的人家都被抢光了。

所以赵家军的到来,下至流民乞丐,上至士族遗宦,全都举双手欢迎。

赵宽见状,也不扭捏,直接为赵含章做代言,致力于将青州打造成第二个豫州,以成为赵含章和赵家军强大的后盾之一。

光州自然不肯落后,孙令蕙一边重建光州,一边和青州争相宣传,甚至还传回了陈县。

他们宣扬的话,做的事生生让赵含章打了一个抖,赵铭也觉得他们太过阿谀,大有做奸臣的潜质,于是写信将此事告诉了赵程。

赵程一看,气得不轻,当即写信去痛骂赵宽,孙令蕙也没被赵程放过。

赵氏子弟基本师从赵程,就是孙令蕙,小时候跟着兄长去赵氏邬堡,也会跟着听几堂课,所以赵程不仅是她的一个舅舅,也是她的一个先生,所以,收到这封信,孙令蕙和赵宽一样感觉到了一脸唾沫,然后有些羞愧脸红。

不过,他们还是不改。

当然,这是之后的事了,此时,他们还没收到信件,还在争相拍赵含章的马屁,为她争夺民心。

傅庭涵进到青州时就觉得青州很活泼,街头巷尾都洋溢着一种活力,虽然大多数人也是粗布麻衣,衣衫褴褛的样子,但精神状态很不一样。

只是几日不见,赵宽已经瘦了一圈,又黑了一些,眼底青黑,只是脸上还是兴奋的。

看到傅庭涵,赵宽一下拽住他的袖子,几乎要哭出声来,“三妹夫,你终于来了,你不知道,我日夜就盼着你来,底下的官吏无能,汇报上来的数据混杂不已,我看得眼都是花的,还得一个一个去核查……”

傅庭涵抱歉道:“我恐怕帮不了你,这次来是为了别的事。”

赵宽微楞,问道:“什么事?难道大将军不喜欢我为她收买人心,所以已经不局限于在信上骂我,特特派你来骂我?”

傅庭涵一噎,打算放弃瞬间冒出来的各种问题,和他道:“我是来晒盐和改盐政的。”

赵宽道:“方法不是还没研究出来吗?你不是写了法子让工匠们慢慢琢磨吗?怎么亲自过来了?”

傅庭涵没有说很多,只道:“朝廷现在急需用盐,我们得在明年之前琢磨出海水析盐来,你挑出几个工匠,让他们随我去海边吧。”

第992章 出盐

赵宽静静地站着。

傅庭涵一看就明白了,“你找不到工匠?”

赵宽就叹息道:“尚书,这不是我推托,而是真的找不到。”

现在青州的任何一件事都比研究晒盐法紧要,大晋又不是没有盐,只不过是贵一点,他觉得可以晚点开始。

不过傅庭涵亲自过来,以大将军对他的看重,这盐政只怕是另有乾坤。

赵宽在脑海中将自己现在能用得上的人想了一遍,道:“我让人在各郡县寻找会煮盐的工匠。”

目前,各地的盐巴获取还是以薪煮为主。

但,煮盐也是有技术的,不是往锅里灌水,一味的烧火就可以,所以他们得找技术人员。

当然,煮盐对傅庭涵来说不难,可现在时间紧,他实在不想找新人再一个一个的教。

不过现在各州人民因为战祸到处流浪,记录在册的工匠大多不在原籍,想要找到的确不易。

傅庭涵想了想后道:“工匠你暂时找着,再给我找一百个信得过,又身强力壮的青年,我来教他们煮盐、晒盐。”

郁雨竹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