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曲(二)(82)

作者:金牙太太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翟清渠没有继续说下去,端起了面前的一杯茶,细细抹了抹上面的泡沫,唇边蕴着温温吞吞的笑意,反问道:“夫人方才说有难处求教翟某,可翟某觉得夫人其实对事事都已有了决断,并无什么为难的问题。”

“不不,眼下就有一桩,”胡夫人想了想,似有些不好意思一般,说道,“虽说若婚事顺利,待巧儿出嫁后,贪婪的恶亲戚们自会有所收敛,可那女婿家毕竟也不能天天照应。前几日,我母亲来找我,说是二哥家中子嗣昌盛,愿将长子过继到我的名下,做王家子孙。这个侄子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为人很是可靠,今年已二十有余,早已婚配。若家中能有这样一个男丁撑着,其实倒也是好的。只是,这侄子过继给姑母的事,我却有些拿不准,便拖了几日。谁料到,三哥今日竟直接找上门来,定要个说法。我这心里便更拿不准了。”

解忧心里暗道:这王家还真够热闹的,王中丞去世才半年,这边要嫁娶的、要过继的便纷至沓来,一个赛一个的有能耐。她正要听翟清渠如何应对,抬头却看见翟清渠的目光遥遥落在她的身上,淡然一笑,便开口问道:“夫人的问题,若是你该如何决断呢?”

解忧心想,这明明是你与她家是亲戚,怎么拖我一个外人下水。转念又想到这两日人家好吃好喝地招待,又将这府中秘辛相告,亦算得上是信任。说几句话又有何难,便起身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微微思忖,道:“这本也不该是我胡乱能说的事情,但既然夫人问了,我恰好想起一桩事来。武皇晚年,朝中曾有争议,是该立李家为嗣,还是武家。武皇犹豫不决间,宰相李昭德奏说,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姑侄的关系,于亲亲言,可见一斑。”

胡夫人眉心一动,想了想,又问道:“可这是要过继给我,愿做王家的子孙。日后我与他便是母子,不再是姑侄。”

解忧盈盈一笑,又道:“夫人这位侄子可不是幼子,早已成年,心智感情已是定数。说句大不敬的,他认了夫人为母,他的亲生母亲便不在堂了么?夫人认了他为子,亲生儿子便可不顾了么?为小利而弃根本,为一时轻松而引后续无穷尽的相争,当年武皇不会这么做,如今料想夫人也必定会慎重思量。”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只不过之前未有人像这般跟她说透说明白了。胡夫人想了想,连连称叹道:“是是,我明白娘子的意思,我心里其实也想过他们这不过是一着过河计,把侄子送过来,将来还是少不了拿钱去贴补亲生父母的。但怎么说呢,我母亲,我二哥可都是我娘家人啊,我实在也是没法子推,也没法子躲。”

翟清渠放下了手中茶盏,之前缥缈涣散的目光终归聚拢了几分,唇边的一缕笑意颇耐玩味:“没法子躲是因为躲的还不够远。邠州是个小地方,先中丞大人的家事自然没人敢问,没人敢管。躲去个大点的地方,有京兆尹,有大理寺,你说他们还敢这般胡闹么?”

胡夫人双目一亮,忙道:“先生是说汴梁?”

翟清渠缓缓站起身来,心中像是忍耐了许久,面上却端着一贯如常的温润礼仪,“汴梁不好么?马上就要开春了,金明池畔、琼林苑里烟柳弥漫、草长莺飞,这样的好时光,夫人真不该错过了。”

第32章 三十一月下

从暖阁出来,方才还肆虐的风雪已敛了踪影,唯留下苍青色的夜空中一轮稀蒙的月,朝世间倾泻着浅浅银辉,银色的月华溶进银色的残雪中,连廊两侧的枝桠直刺入天,透过漏窗,投在地上的影子扰乱了两人的脚步。

翟清渠走得很慢,像是被心情压住了脚步一般,走几步复又停下来,目光落在了近处一方浅池上,池面结了一层薄冰,却依旧能看清冰下水里的鱼儿追逐着蜉蝣、追逐着雪影,盈盈游动,好生快活。

解忧立在他身边,也跟着看了一会,思忖片刻方才问道:“你在想什么?”

翟清渠往暖阁的方向微微看了一眼,叹了一声:“世人糊涂。”

解忧也笑了笑,道:“自然是糊涂,但这世上众人,总是愚昧糊涂者居多,盘小账而忘大义者遍行,你也不是佛陀菩萨,成日没事只管点化渡人。有些事,胡夫人想得通固然好,想不通,你也强拗不回来。”

翟清渠微微摇了摇头,又像是心中还有几分不忍一般,说:“胡夫人我是渡不动的,只是心中觉得王中丞太遗憾了。”他停了停,双眼微微上移,目光又落在了灿灿琉璃瓦面的盈盈白雪上,“彰德军节度使王饶,十二岁便跟着他父亲征战沙场,屡立奇功,生前罕有败绩,一手一脚带出了彰德军上下数十万军士凝聚一心。彰德军啊,那才是王中丞留下最要紧的东西。可你看看如今,本家争良田,胡家看上了这琉璃瓦,而三姑娘那位被寄予厚望的未来夫婿也不过是一介文官,可有人提过一句彰德?无人承遗志,这彰德军怕是不出一两年,便要四散了。”

上一篇:后妃上位记下一篇:榴裙娇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