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宜睡了个好觉,醒时刚好到达驿站,二人抱了孩子下车,休息整顿一晚。
如此慢慢走了月余,终于到达京城。
关夫人这么多年没见孩子,早就急得来到城外等候。一见二人的马车,不等上前,自己却驱马迎了上去。
“驾!关景寻!你老娘来了,你还不快出来!”
关景寻远远听着老娘的声音,还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还是温宜推了他一把,才叫人反应过来。
“不是幻觉,我娘真的来了。”关景寻惊喜道。
“还不快出去。”温宜催他。
关景寻忙出了车门,果然看见关夫人骑着一匹红鬃烈马迎风而来。
飒飒秋风吹起她的斗篷,火红热烈一如她的性格。
关景寻鼻子一酸,下车道:“见过母亲。”
关夫人停了马,居高临下的看着久久未见的儿子。
“你小子,倒是出息了。逃婚一趟却是老婆孩子都有了。”
“孩儿不孝,不懂母亲的良苦用心。这不,亲自把您看好的姑娘给领回来了。”
关夫人早就在信中知道,儿子阴差阳错竟和温家姑娘走到了一起,可亲眼见到,仍不免唏嘘。“你知道这叫什么?这叫孙猴子怎么都逃不过老娘的五指山。”
“吴娘子说得极是。”关景寻见母亲还有心情开玩笑,也跟着调侃道。
关夫人大笑了几声,正想多问几句,车上又下来一个人。
身形曼妙,玲珑有致,一张俏脸楚楚动人,一双明眸恍若春水。
关夫人恍惚了一瞬,小声问道:“这就是周宁清的女儿?”
“是。”关景寻回道,“宜儿,快过来见过娘亲。”
温宜忙的上前,问好道:“见过关夫人。”
关夫人跳下马,细细端视了一会儿,越看越觉得同周宁清不像。
没想到她娘那般潇洒爽利,女儿竟生得如此弱柳扶风,怕是随了她那体弱多病的父亲。关夫人大为感慨,点头叹道:“倒是生了个好模样。”
温宜羞得越发不敢抬头。
关景寻见状,忙上前解围道:“母亲,这里到底不是说话的地方,快些回家去吧。”
经儿子提醒,关夫人这才意识不到不妥,忙催着人进城。
到达将军府后,二人又抱了孩子正式见过将军夫人。关夫人问这孩子叫什么。
“温敏,温宜的温,敏捷的敏。”
关夫人的脸色便一时有些不好看。
关景寻正想替温宜解释几句,谁知关夫人忽地拍了一下手,自说自话道:“温姓比关姓好听,而且横竖没有跟着周宁清姓,好,很好。”
事情竟然这样简单就解决,小两口诧异的对视一眼,谁都不敢再说话。
关夫人便催着两人快去休息,自己则抱着小渔儿不肯撒手。
“你们一路奔波,该是累极了,孩子就给我带几日吧。奶娘早就找好了,就等着我孙女回家呢,是不是,小渔儿?”
两人见她对小渔儿喜欢的紧,也不再客气,问安后便回房休息了。
可实际上,一回京城便有大堆事务等着两人,又是走访亲戚,又是宴请朋友,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如此忙碌了一个月有余,二人终于得了空闲,睡了个天昏地暗。又歇息了几日,关夫人见温宜有些无聊,便催他们上街去玩玩儿。
“再过几日景寻便好动身去西北了,要不然等入了冬路上不好走。你们还不快趁这几日好好玩玩?”关夫人苦口婆心。
温宜一听,当即拉了人就要往外跑:“这么快就要去西北了,景寻哥哥,我舍不得你。”
“那我不去了?”关景寻玩笑道。
“不行!男儿志在四方,怎能因儿女情长牵绊住。”温宜严肃道。
“可是绊在你身上我心甘情愿。”
当着长辈的面,温宜脸上顿时红透了。
关景寻轻笑一声,捏了捏她同样红透的耳垂:“要出去玩儿也不能这么急,天凉了,穿件衣裳再走。”
关夫人没眼看,去内屋逗小孙女了。
温宜松了口气,撒娇道:“以后不许这样了。”
“娘子遵命!”
二人换了衣服,关景寻问她想去哪儿。
“承恩寺。”温宜脱口而出道。
“承恩寺有些远,我们坐车去吧。”关景寻知道温宜体弱,秋季又风大,吹这一路冷风定受不了,便安排了马车。
温宜也知道自己的体质,乖乖同人上了车。
马车离开将军府,直奔承恩寺而去。
路上,关景寻问为何想去这个地方。
温宜说,曾在寺中许了愿,特来还愿的。
“原来如此。”关景寻点点头,并未询问是什么愿望。
温宜感激他的贴心,一到寺内,拉着人来到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