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惊人的轮廊落入少女的眼帘,顿时引起一片压抑的惊呼。
少女们面面相觑,心跳如脱兔,咬着唇羞红了脸,再也不敢抬头……
云州城外,一匹快马风驰电掣疾驰而至,马上的朝廷信使高高举着手里的令旗,一边纵马狂奔一边大喊,“京城急报!闲人闪避!”
街上行人脸上的笑瞬间凝固,迅速躲到街边闪出道路,等朝廷信使打马奔过,又聚到了一起窃窃私语:朝廷急报,这在边关还是头一回接到。
再联想到之前的梁王起事,莫非,这朝廷,又要变天了?
所有人都开始有些惶惶然,连新年的喜悦都淡了。
信使一路过了安北都护府,过了云州刺史府,在大将军府门前停了下来。
大将军府门人迅速迎了出来,带着信使去了前院书房。
不一会儿,沈时戬的副将扶着腰刀匆匆出了书房,撒腿狂奔一路去了演武场。
“朝廷急报!”副将气喘吁吁冲进演武场,大吼一声,“少将军,大将军请您赶紧去书房,有朝廷急报!”
“咚”的一声闷响,两只巨大的石锁同时重重砸向地面,将被压实的地面砸出两个深坑。
沈绍安匆匆从侍女手中托盘里抓起帕子,胡乱擦了擦头上的汗,接过另一侍女递过来的外裳,一边穿一边跟着副将往前院走,“怎么回事?”
副将一边走一边说道:“是梁王叛军那边出了意外,皇上急召少将军回京。”
沈绍安脚步一顿,回头大喝一声,“阿黄!”
阿黄迅速转头,咴律律叫了一声,抛下母马就跑了过来。
沈绍安翻身上马,一抖马缰,“驾!”
一人一骑顺着大将军府西面的小巷风驰电掣,很快就回到前院。
沈绍安将马缰朝马背一丢,大步流星穿过西南小角门,去了书房。
一进门,信使眼睛忍不住一亮:好一个风流俊俏的少年郎!
不等入座,沈时戬就交给沈绍安一封信。
信是摄政王亲笔,信中写到梁王叛军不止抓走了誉王、成王和齐王府的世子,还将易江以南十四城刺史、驻军将领的儿子也抓走了。
其中还包括沈绍安回临安老家的两个侄儿。
梁王扬言,要沈绍安孤身一人前往梁地,用自己交换人质。
以除夕为限。
每超一日,就杀一人。
先从沈绍安大哥的儿子沈清源开始。
明日就是小年,至除夕还有七天!
沈绍安看完信,冷笑一声:这手笔,非罗琅莫属。
玩阴的,罗琅可是老手!
也只有罗琅,才知道沈绍安在沈时戬和赫连瑾心目中的重要性。
握住沈绍安的命,就等于掐住了赫连瑾和沈时戬的命门。
沈时戬长吁短叹,为自己的识人不明和养虎为患。
沈绍安道:“既然朝廷已下急召,那儿子便立刻启程回京。父亲放心,儿子一定会将清平清源他们平安带回来。”
沈绍安一手打造出来的神机营,相当于沈绍安的心腹亲兵。
沈绍安在云州,神机营也没有回赤水。
一个时辰后,神机营在大将军府府门外集合。
沈绍安一身银白轻甲,身披暗红色丝绒披风,胯下的阿黄在原地轻轻打着转,鼻孔中不停地吐着白色的雾气。
章樟挤在送别(看热闹)的人群里,默默地看着神情严肃、一身凛然正气如刀锋出鞘般的沈绍安。
沈绍安没有看到她,他的目光在自己这支亲兵中迅速扫视一遍,轻提马缰调转马头,大喝一声,“全体,出发!”
五百人的骑兵营跟在沈绍安身后,马蹄声如雷,席卷起街上的积雪,迅速消失在街道尽头。
章樟转头,看到了默默伫立在府门口的沈大将军,却发现一向冷肃威严、气势凛然的大将军,却是神情悲凉、满目沧桑。
甚至在转头回府的那一瞬间,章樟似乎还看到了大将军眼中的泪光。
章樟心里一咯噔:沈绍安怎么会在年关的时候突然回京?
他回京,到底干什么去了?
章樟眼睛微微一转,用力咬了咬唇,迅速朝章府方向跑去。
半个时辰之后,一个灰头土脸的小厮样打扮的人,戴着厚厚的帽子,鬼鬼祟祟牵着一匹马出了章府。
一人一马出了街道,小厮翻身上马,娇叱一声,马儿沿着街道迅速出了云州。
第133章 回京
夜幕将至的时候,章府有人惊慌失措出了府,一人跑去沈大将军府,另外一行四人骑着马出了城。
沈时戬听了章府来人的话,惊得目瞪口呆,“章,章姑娘,不见了?”
什么意思?
那章姑娘,自小就被当做小子养着,从七岁开始就跟着舅舅行走江湖,没点做姑娘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