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众多网友的质疑,金梅花奖的评委团,也是叫苦不迭。
他们并不是针对姜菱,故意不给她这项金奖。
相反,《幻空》的影片送来审核时,一众评委都被姜菱的转身回眸都震撼到了,一致觉得这次的最佳女主应该给她,不给她没天理。
可到最后,一众评委还是把票投给了另一部影片的女主。
正如高考语文永远拿不到满分一样,一部影片再优秀,觉得演得再好,也不可能同时拿到金梅花、金牡丹和金玉兰三个大奖。
之所以不可能拿到,是因为梅花和牡丹存在对立关系。
在传统文化中,梅花凌寒怒放,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风霜高洁,坚强不屈。
古代文人士大夫,认为梅花有风骨,做人就该像梅花那样。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都对梅花有一种特殊情感,梅花就是大雅的化身。
反观牡丹,虽说百花之王,群芳之冠,是富贵的象征。
但这个富贵,很容易被曲解为有钱,花开富贵,钱多得数不完。
因而,在自诩清高、视金钱如粪土的酸腐文人眼中,代表富贵的牡丹就是低俗,充满了铜臭味,根本无法与梅花相提并论。
牡丹是大俗,梅花是大雅,正如水和火一样,不能相容。
这种文化影响,几乎渗透到方方面面。
就比如咱们的国花,龙国基于经济繁荣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拟定牡丹为国花。
百花之王,倾城国色,又有富贵吉祥的美好寓意,群众基础广泛,看着就挺好的。
可就在牡丹即将确定为国花之时,却有一堆学者跳出来反对,认为梅花比牡丹更好,梅花有风骨,更适合当国花。
文字里的力量是可怕的,口诛笔伐,有时候比刀枪剑戟更为厉害。
这批学者的强烈反对,导致牡丹迟迟无法当选国花。
19年时,官府举办一场国花票选活动,牡丹以79.71%的支持率,高票当选。
然而,还是有很多人不认可牡丹,认为梅花才是真正的国花。
除此之外,《纯元麝香传》也存在梅花与牡丹之争。
梅花是纯元,牡丹是宜修,明明宜修才是先到者,却被纯元后来居上,夺了正室之位。
纯元死后,宜修虽然成功转正,宛如牡丹一样,雍容华贵,努力经营好皇后的人设,在皇帝心中,她这朵牡丹花,始终不如纯元这朵红梅。
不仅仅是皇帝,凡是认识纯元的旧人,也觉得宜修不如纯元仁善,正如文人心中,牡丹永远比不上梅花。
这就是牡丹的悲哀,即便身为百花之王,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最爱的富贵,却依旧要被梅花掣肘。
正因如此,金梅花的评委在得知姜菱高票当选金牡丹奖后,才忍痛将她放弃掉。
第526章 颁奖典礼
没办法,谁让牡丹与梅花不相容。
金梅花有金梅花的风骨,这个奖代表着雅、代表着艺术。
要是同时颁给获得大俗金牡丹的演员,岂不要被人笑死?
姜菱怎么都不会想到,粉丝的热情在某些时候也是一把双刃剑。
狂热的支持,让她拿到了金牡丹,却错失了含金量更高的金梅花,真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虽说与金梅花奖失之交臂,但能够同时拿到金牡丹和金玉兰两个最佳女主,姜菱还真是走了狗屎运了。
三大金奖,每一座都充满了分量,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拿到的,否则也代表不了龙国电影了。
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演员实力再强,演的再好,一般都只能拿一个奖。
因为三大金奖各有侧重,金梅花与金牡丹水火不容,有你没我,有我没你不可能同时拿到。
而金玉兰特立独行,偏爱小众、冷门题材。
小众与冷门,意味着影片的受众层面很小,这与金牡丹的广泛群众基础是背道而驰的。
此前娱乐圈不是没有同时拿到两座金奖的演员,但基本都是金梅花和金玉兰。
因为金梅花和金玉兰的文化寓意和评选的侧重点并不矛盾,运气好是可以同时拿到的。
似姜菱这般,踩着狗屎运演了小众题材电影拿下金玉兰,又因自身拥有庞大粉丝,获得金牡丹的,可谓万中无一。
她也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同时拿到金牡丹和金玉兰的女演员。
不同于前世现场公布获奖者,吊足演员和观众的胃口。
三大金奖,都是先公布获奖名单,再来举行颁奖典礼的。
颁奖典礼举办的时间,一般在获奖名单公布的月后,对演员进行隆重的颁奖。
陈明章看到颁奖典礼的时间,先是笑着跟姜菱说一声恭喜,祝贺她成功拿到双影后,而后说:“叶天瑜的戏份还有一半,我已经调整了拍摄次序,将一些重要戏份往前挪,不重要的往后靠,你可以安心去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