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说到嬴政的心坎上,嬴政望着魏无忌的眼神是怎么看怎么透着满意。
下方的臣子察觉嬴政这眼神,忍了又忍才没有出言提醒嬴政,差不多行了,都多少年了,嬴政到现在怎么对魏无忌的滤镜还这么大呢?
咱们就问,一个能文能武。还能对你忠心耿耿的臣子,你能看腻他吗?
“从今往后,天下只有一个秦国。所有的臣民都是秦国的臣民,不要再让寡人听到你们所谓的他国之人有所区分的话。”既然满意魏无忌说的话,嬴政更得糟糕于眼前的这些朝臣,千万千万不要再说出让人误会的话,让刚刚天下一统的秦国又陷入了各种各样的舆论和分崩离析的阴谋中。
其实诸子百家之中,关于各国的人大把了,可他们在秦国的朝堂之上依然大放异彩。只要他们有能力,秦国从来没有因为他们是别国的人而对他们心存戒备。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都是按照他们的能力,秦国给予的。
因此这种时候嬴政再一次向陈明表示天下竟然都归于秦国,从此以后再也不分哪一国的人,天下只有秦国一家,所有的臣民都是秦人。
很好很好,嬴政并没有因为天下一统而忘记曾经安抚天下人们说过的话。
“大王,天下一统是不是也该论功行赏?”想要区分是不可能区分的,那就不提了,说出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比如天下一统的过程中,所有付出心血的人,他们都应该论功行赏,是不是?
“自然得要论功行赏。”嬴政非常肯定的给予答案。
底下的臣子全都满怀希冀的望向嬴政,嬴政望向底下的臣子们不慌不忙的开口,“寡人会拿出个章程,诸卿都不用着急。”
赏赐肯定是要赏赐的,但是怎么赏那得好好的想一想。
按照之前的论功行赏的方式自然是分封,可就是因为分封,天下分崩离析了几百年,诸侯之间争断不休,好不容易嬴政才灭六国一统天下,怎么可能还会想要亲自造就那样一个乱世。
嬴政的态度其实底下的人不是没人清楚,只不过分封能够让各家得到更多的利益,所以比起嬴政的态度来,他们更要坚持。
魏无忌刚刚打完了仗回来,没来得及和嬴政说说话呢,此时既然说到了封赏的事情,嬴政当即召魏无忌过来。
嬴政看重魏无忌的事也不是一两天了,大家都习惯。
魏无忌这一去,两三年没回来,刚走到嬴政的不远处,嬴政当即走了过来拉住魏无忌的手臂,“信陵侯不在的这些日子,寡人甚是想念。”
此言落下,魏无忌当然受宠若惊。
“臣在外面也十分想念大王。”魏无忌也表露想念之心,嬴政抓住魏无忌的手臂,“这些年信陵侯辛苦了。”
这话魏无忌更是连连推辞,毕竟行军在外,再辛苦只要朝中的大王不给他们拖后腿,怎么辛苦都不觉得辛苦。
说来魏无忌当年为魏国出生入死,总觉得外面的敌人比不上魏国内的刀光剑影更让他心累。再一次为秦国领兵出征,第一次让魏无忌感受到身后站着的是信任他的王,有着愿意为他撑起后方的王是怎样幸福的一件事。
“天下得以一统,你也看出来了,现在朝中上下都在等着论功行赏。赏是肯定要赏的,怎么赏?寡人想听听信陵侯的意见。”嬴政拉着魏无忌到一旁坐下,也开门见山的说出把魏无忌喊过来的原因。
“天下纷争多年,因何而起,自然应该避免。”魏无忌也不绕弯子,给出了嬴政想得到的答案。“秦国实施的郡县制能够将天下皆归于王所统治,不会纷争四起,自然不需要借鉴他国。只不过或许有些地方需要改进改进。这一点不如召集众臣一道商议。”
细节上的事,魏无忌在想该怎么样实施一个相对周全的法子,倒不如兼听则明,或许能够拿到一个相对更完善的封赏治国之法。
“这是李斯和韩非共同制定送上来的。”嬴政第一时间把李斯准备妥当的封赏制度递给魏无忌,魏无忌淡然的接过。
网罗天下人才于秦国之手的秦王,手里不管拿出多少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制度,在魏无忌看来都不算惊奇。
只不过魏无忌在看清李斯和韩非提出的种种意见时,尤其注意的是最上面的皇帝称号。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称始皇帝,“大王之功,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