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见识过所谓农民起义的嬴稷,并不认可百姓在一个国家中的分量会是那样的重。
“秦国之内需安定民心,否则一旦赵国乱起, 秦国也必将会受到影响。”赵姬不支持嬴政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秦国,赵姬不希望秦国因为百姓们懂得了不公平可以争取,没有了活路, 原来他们还可以选择揭竿而起,反抗这个国而生出动/乱。既然认为百姓的确可以掀翻一个国家的嬴政, 必然是得提醒嬴稷一句,千万千万不可以小看百姓。
嬴稷显得很是无奈的道:“我秦国和六国不同。”
这份自傲也是让嬴政稍稍一顿,不能说嬴政不信,可是赵姬的担心绝对不会是空穴来风。
嬴政想要帮助秦国解决其他国家,并没有想要亡秦国的心。
此时此刻对于嬴稷的语气,嬴政郑重提醒道:“让母亲仔细和大王说说?”
这是关系着秦国的兴亡大事, 绝对绝对不能不慎重。
“母亲显然并不同意你的做法, 如果寡人听了母亲的, 那你的计划就不能实施了。”嬴稷听着嬴政的劝说,不禁露出笑容,既欣慰于嬴政的心中以秦国为重,又觉得嬴政分外的可爱。
嬴政听着不由自主地板正了身板,“只要秦国将百姓放在心上,能够乱他国的法子当然乱不了秦国。”
这份信心听在嬴稷的耳朵里, 嬴稷赞许的点点头, “此言不虚。”
“如果可以,我想亲自去一趟赵国。”既然要把事情闹大, 不可能远程操控,必须得嬴政去一趟赵国才行。
“你还小, 去不得。况且你不要忘记了,你要学的东西多着,你去了赵国谁教你?”嬴稷没有想到嬴政对这件事竟然有那么大的决心,还要亲自去一趟赵国操纵。
然而绝对不可以。哪怕赵姬从来没有告诉过嬴稷他还有多少年可活,可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的嬴稷,哪里会感受不到身体的变化。
哪怕太子和子楚看起来稍微也不是那么不靠谱,但嬴稷依然希望能够教导好眼前的嬴政。
“并非有些事非现在做不可。但你长成何等模样,关系秦国的未来。如果你还想要寡人的位置,那你必须要留在秦国好好学习。去了赵国,纵然你把这件事办好了又如何,不要忘记你将来是要成为天下之主。倘若事事都需要你亲力亲为,你该反省自己会不会用人。”嬴稷算是第一次跟嬴政把话说得这样的明白。随后目不转睛的盯着嬴政,只问嬴政是否做好了选择。
嬴政早在赵姬的面前坦然地承认了自己的心思,告诉过赵姬,他要成为秦王。
但在嬴稷的面前,嬴政从来没有提及过半个字。
可是现在嬴稷已经明确的告诉他,他的那点心思嬴稷一清二楚,从前不说破自然有不说破的理由,如今既然点破了,何尝不是希望嬴政能够静下心来多学着点。
“不过是搅乱人心而已,很多人可以去做。然而做好秦国的王,并非谁都可以。”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嬴稷看来并非这件事得嬴政出面不可。嬴稷也终于意识到嬴政的问题所在,嬴政怎么能动不动就说出亲自前往赵国的话,难道他们秦国没人了吗?
嬴政在听完嬴稷的话后,也意识到嬴稷和赵姬一样。他们都觉得嬴政凡事都想自己动手,不能说这个习惯不好,可是作为大秦的王,不需要事事亲力亲为。
一艘船要行驶顺利,舵手很重要,一个好的舵手,只要掌握大方向足以,剩下的事情该交由下面的人去办。嬴政想成为一个舵手,开好秦国这艘船,不该企图一个人做完整船人的事儿。
“如果你连这个道理都不懂,你当不好这个王。”嬴稷告诉嬴政这一事实。嬴政低声的回应,“母亲刚刚也是这样说的。”
“你自己的问题想办法解决。想做成的事,挑出能做事的人安排他们去办。你只需要知道结果。”嬴稷再补上一句,也是希望嬴政能够牢记,像他们这样的人,把控好大方向何尝不是至关重要。
“是。”嬴政立刻应下一声是。但与之而来嬴政也不得不思索,到底应该安排哪一个人前往赵国做好他想办事。
但嬴稷明显并不想跟嬴政商量此事。嬴政没办法,还是得找到赵姬。
赵姬听说嬴稷竟然同意嬴政行事,但是对于嬴政提出要亲自前往赵国办好此事并不答应,“你倒是敢想,既然还想亲自前往赵国一趟。”
赵姬并不掩饰对于嬴政异想天开的举措所存的不满。“你才多大的孩子,你还想深入百姓,挑动人心。在你看来灭一个赵国足够了,还是说灭了六国足矣?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创业更比守业难。打天下容易,可如何治理好这个天下,如何让天下传承下去,比你灭了六国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