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有一个叫郑国的水工,本事非常了得。想办法把这个人弄到秦国。对了,倒是不妨让韩国先发现他的能力,而且让他一定要想方设法用修渠的办法来弱化我们的国力。”没错,说起兴修水利,赵姬立刻想起了被群主和后世的姐妹们拿来玩笑的一桩事。
韩国派水工郑国献策秦国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万万没有想到此举适得其反,反而促使秦国更加强大。
“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赵姬一看嬴稷又生出了不少的疑惑,立刻将后世的一句评价背了出来。
果不其然,嬴稷在听到这句话的那一刻,眼睛已经发亮。
赵姬骄傲的昂起头道:“你说咱们是不是为了让秦国更加强大,也应该要放缓吞并六国一统天下的脚步,否则要是万一脚步迈的太快,反而让这样一条能够助我关中成为活野的渠没了,往后我大秦才是真正的损失惨重。”
对此嬴稷不得不认真的思考,最后认同的点点头。
“与其指望别人,倒不如咱们自己想办法挖出更多的人才。修渠引水,开荒造田,还是请母亲拿出个章程来。”嬴稷没办法,还得请赵姬再辛苦辛苦把这些章程给他们拿出来,好让他们有了参考的余地。
“谁开出来的田就是谁的,而且从现在开始,他们所有新开荒出来的田都归国家所有,换句话来说,国家随时有收回这些田的权利。”赵姬更是想起了后世说起过的关于田地的问题,为何在后世随着朝代的兴起之后,又很快迎来了灭亡。
朝代更迭,好像是一个轮回。没有一个朝代能迈得过那样一个轮回。
无非是因为随着天下的安定,各路的诸侯还有权贵开始不断的兼并土地,逼得百姓们没有了容身之地,也没有了活命的根本。
没有了能够种粮的田,百姓们也就只能依附于各家的权贵,苟延残喘着。直到有一天他们连苟延残喘都不能,也就只能揭竿而起。
一个王朝的崩坏,就是随着土地兼并的开始。
正因为如此,此时此刻的赵姬才会建议新开荒出来的田地,明确的规定,这些田的处置权最后都归国家所有。
嬴稷自然是听出了赵姬的言外之意,不确定的问:“如此一来,只怕会引起恐慌。”
赵姬听了只问一句,“怕了?”
第66章 汇贤
赵姬使出的激将法, 嬴稷压根不为所动,“步子迈得太快,极有可能适得其反。”
“所以我没有让你直接下令, 将所有的田地都归于国家所有。只是建议新开荒出来的田地正式登记归国家的记录,这样的田地是不允许任何人私自买卖的。换句话来说,谁开出来的田就是谁的, 他要是将来死了,也只能传给他的儿子, 绝对不能转手卖于他人。这样一来,没有任何人能用任何理由抢走他的田地。”想当初赵姬在听说后世还会有这样相关的规定时,受到的震撼并不亚于此刻的嬴稷。
保障农民百姓的权益,这才是保证国家安定的根本,那些个有钱有势的人,永远不会觉得自己拥有的田地奴隶够了。相反, 他们只会贪图越来越多的田地和人口, 恨不得自己能够成为这个天下的王。
“况且按照你的威严, 难道压不住他们几个蠢蠢欲动不安分的臣子。”赵姬必须是相信自己儿子的,当了几十年秦王的嬴稷,有足够的能力和大秦的任何朝臣抗衡,哪怕他们全部连起手来,只要大秦的军队还在嬴稷的手里,他们断然生不出半点乱子来。
“这些是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诉军中的将士。也可以告诉没有田地的百姓。”要是想对付中间那些臣子, 又不是没有办法。只要上下联合, 不怕他们翻得出风浪。
嬴稷虽然激动,但同时嬴稷也依然坚持道:“还请母亲拿出章程。”
没有看到细节之前, 嬴稷还是不松口的语气。
赵姬听了也没能忍住的笑了,“果然是我大秦的王, 不以任何人的想法为转移。”
纵然嬴稷已经听到了推行这桩事对于大秦的未来是有何等的好处,但是嬴稷还是坚持没有看到系统的操作章程之前绝对不松口。
“母亲就不要笑话我了。”嬴稷很是无奈,谁让赵姬偶尔总会丢出一些让他意外无比却也可以让秦国获利的事,但这些事情未必不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嬴稷就必须要衡量,该怎么样一步一步做好,又不会让秦国受到太多的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