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功夫胡思乱想些什么,还不如对你嫂嫂好些。”
“哼不用你说,”石玉宁撇了撇嘴,眼里划过一丝不情愿,“我阿兄天天在我耳边叨叨这件事情,我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真是怪了,你们每个人都叫我对她好些,难道我对她很差吗?”
“如果说话冷嘲热讽和不耐烦不算差的话,”
少女耸了耸肩。
“嘿你这丫头!”
说话间,两人已经来到了陶家的门口。陶阳早早地就在门口候着了,除了陶阳以外,陶阳的父亲陶隐竹,也站在他的身边,看见走来的两个孩子,脸上挂着慈爱的笑容。
“陶叔叔——”“陶公——”
白锦儿和石玉宁都对着陶阳行了一个礼,陶隐竹笑着接受了,却伸出双手,对着白锦儿虚虚一抬。
“快些起来小娘子,既是三郎的朋友,也不必如此生疏,同石小四和小招儿一般,唤我陶叔叔就得了。”
听闻此言,石玉宁惊奇地眨了眨眼睛。
白锦儿倒是没有多想,只当是陶隐竹平易近人。向来她都觉得陶阳和他父亲是一样的人,为人儒雅又彬彬有礼,实在让人很难生出不安或是想要远离的感觉。
于是她再次低下头,对着陶隐竹喊了一声:
“陶叔叔。”
“好好好,真是个好孩子,”
陶隐竹脸上的笑容愈盛,他挥了挥手,对着身边的陶阳说:“和你的朋友们去吧三郎,路上小心些,记得好好照顾你表姐和白小娘子,”
“我和你阿娘约莫在城中朱雀大道,若有事,自可来寻我们。”
“至于你呢石小四,”
陶隐竹乐呵呵地转头看向石玉宁,表情变得顽笑起来,
“可莫要再做些荒唐事了,要知道你阿爷为了去年你做的那件事情,可是头疼了好些日子了。”
听见陶隐竹的话,石玉宁的笑容顿时变得很尴尬。
“知,知道了陶叔叔。”
“去吧,去吧。”
陶阳从陶隐竹身边走了下来,自然看见了石玉宁身边的白锦儿。梳高的双环垂髻上面簪着几朵鲜红的绢花,和白锦儿着的破裙交相映印;他看见那乌发间唯一一件的金饰,是一只展翅欲飞栩栩如生的小蝴蝶针簪。
这是秋廷宴之前,他送给她的。
瞧着陶阳落在自己身上的眼神,白锦儿点着面靥的脸蛋红了红。
“你真不和我一起去赏灯?”
孟如招站在木门前,画着朱色花钿的手叉在腰间,对着紧闭的木门怒气冲冲地说道。
“二小娘子想去便去吧,”
“薛某从家中带回的药籍还未整理完毕,实在是抽不出时间,陪二小娘子赏灯。”
“好!”
“你别后悔!”
孟如招气急地跺了跺脚,发出重重的一声冷哼,长裙在半空中画出一个圆,随后拖着一层浅浅的涟漪,快步朝着大院走去。
听着外面急促远离的脚步声,屋内的男人沉默半晌,发出一声低低的叹息。
看着孟如招面如黑铁般地从孟家大门里出来,石玉宁和白锦儿对视一眼,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怎么只你一人,薛医师呢?”
“别提那个呆子!”
不知是不是周围灯笼的原因,白锦儿总觉得孟如招说这句话的时候脸色都白了不少,看样子真是被气的不轻。
识趣地闭上了嘴,白锦儿走上前,挽住了孟如招的手,轻轻地拍了拍她的手背。
“走走走咱们观灯去咯——”
“走走走——”
(本章完)
第130章 上元灯会
月上柳梢,
原本这时间,应该已经熄灭的万家灯火,却依旧通亮地点满锦官城的每一个角落,映得靛青色的天都宛如被洒进了一把金粉。
城中央的四条大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此时已经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纸灯——白锦儿见到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一条长长的纸龙灯了。就横亘在青龙大街的中央,引得周围的人纷纷驻足称赞。
人声鼎沸,车水马龙,
真是好一派火树银花,灯烛辉煌的盛景。
白锦儿他们挤在人群中,仿佛平地上的河流一样缓慢悠闲地朝前面挪动着。白锦儿看了看自己身边这群穿着盛装打扮华丽的人们,不禁在心里默默流泪,
这要是出来做生意,该赚多少钱啊。
“怎么,是不是觉得闷得慌了?”
少年清朗的声音,忽从白锦儿的头顶响起。白锦儿一抬头,就看见陶阳满脸关切地看着自己。
原来陶阳看见白锦儿露出纠结复杂,还隐隐有些难过的表情,便以为她是待在这熙攘的人群中,觉得有些烦闷。
白锦儿赶忙对着陶阳一笑,表达自己没事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