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开始这样决定的时候,是没有预想过自己会从中得到任何益处的,他只是希望信徒们的生活能够过得好。
邪神不想让信徒们认为,信奉神明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种负担,也不愿令本就困难的信徒因供品的花销雪上加霜。
作为真心实意为信徒考虑的神明,他只是想到这样做对信徒有益,便定下了这个规矩。
但是,有能赚的信仰值他还是会去赚的——谁会嫌钱多呢?
况且,帮信徒实现愿望也需要神力,而神力得用信仰值来“充值”。
没办法,当今时代灵力稀薄,那些能成妖成怪的家伙们基本都歇了,神明使用力量要靠货币的“充值”也很正常。
有了这种转换之后,信仰值的获取就显得相当必要了。
神明的主要业务是达成信徒的祈愿,但是除了收还愿的供品外还有许多能获取供奉的渠道。
例如邪神在直播时受到的打赏,那也算作是“供奉”。
潜淆上次提议生产的文创产品已经完成了第一期的加工和出售,据说销量不错,邪神殿准备扩大生产。
那些聚在一起妄图“毁灭世界”的信徒中,有在文创产品方面找到了新工作者,他们现已放弃了当初的妄想。
努力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还能得到回报,这绝对称得上是一种“幸福”吧。
邪神不清楚不知是否存在的此山山神不肯接受村民供奉的背后原因为何,可能各有各的难处吧。
这种“难处”并不一定是看得到的艰难险阻,还有许多是因人\神而异的。
就像是潜淆,他就是不擅长交流,沟通是能勉强做到的,但是那会使他很不适。
产生厌恶的情绪,本就是因为自己为难的地方了,还要为了工作强撑着,即便是神也会心生抱怨吧。
邪神不了解对方的处境,只是简单地以自己的情况进行着解读。
他算是“以己度神”了,但有时候以自己为例出发或许也是有点儿用处的。
至少,他在问询到了一村中老者时,就得到了接近他这个“例子”的线索。
“那神明,我祖辈在时仍偶有供奉,可收效甚微。”那老者是村子的长老,是十分具有威望和学识之人。
“能具体说说吗?”潜淆悄悄弹指,使是对方的病痛暂时减缓了。
他看出来对方强忍着身上的病症,装作身体康健的样子,就是为了村里人不怜悯自己,将自己当做一个日薄西山的将死之人。
人类是会生病的,人类是会衰老的,人类是会死亡的。
潜淆作为神明,眼见着无数生命来到这世上,目送着无数生命离开这世界。
生命会消亡,但是灵魂不会。
转世之后,那些最纯粹的灵魂,又会再次成为复杂的生命体。
他不会治疗人类,只能以神力使对方稍微好受一些。
患病后还是要及时医治的,暗中给这老者的家人托个梦,让他们乘节目组下山时的车去城里体检一下好了。
邪神前一段和梦境之神探讨梦境时,也向对方学了托梦的方式,这的确是提醒人们的一种好方法。
有的事当面说的效果,完全比不上虚无缥缈的梦境来传递,人类就是这般心思难测。
潜淆从老者那里获取到了有用的信息,真诚道谢之后也为对方赐了福。
不过对方本就是福禄寿齐全之人,他的赐福也只不过是锦上添花。
他得知那神明不喜人类郑重其事地供奉,对一些新奇有趣的小玩意儿的兴趣远高于金银器具。
那山神拒绝庄严肃穆的祭拜仪式,对一些热闹好玩的形式十分偏爱。
堪称是小孩性子。
邪神想起,具有孩童心性的神明也不是没有,爱神不就是一尊吗?
看来,祂们估计挺有共同话题的。
要是那些“恶作剧”其实是那山神所为,那真相也就明朗了起来。
爱神在近千年前也热衷于捉弄同僚,祂们说不定真能成为好友。
潜淆自己没有朋友,也不太明白“朋友”究竟是什么样的。
大概就是聊得来、玩得来、处得来的对象吧,他也不太想拥有。
独处多舒服啊,有了朋友之后还要花时间、精力甚至是金钱维系友情,那可太麻烦了。
爱神是个对爱片面理解的家伙,根本不懂何为“友爱”,也是尊没有朋友的神明。
要是那山神和爱神能玩到一块儿去,那至少能当个玩伴。
可邪神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就觉着那对人类和神明而言都将是一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