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锦从小到大, 在家都是那种不怎么说话,默默干活的人, 嫁了个老公,跟她一样, 也是不爱说话的,夫妻两站一块,就跟两座石雕似的。
对她那个二姐,江乔也不知道说啥了,冷哼一声,“我妈算盘倒是打的精,自个不过来,让二姐过来。”
白雅芬也怕自己上门,吃闭门羹,也舍不得来往的火车票钱。
说白了,打量着江锦一家人老实,好使唤呢。
“那二姨妈和二姨父还有表哥,啥时候来啊?”陆珊问。
江乔想了想,道,“怎么说也得国庆吧。”
她二姐是不可能一个人出远门的,她二姐夫常顺肯定要一起,常顺是工人,至少得等到十月份放国庆节,才有假期。
“那不还早着呢。”陆安道。
“是啊。”江乔也不知道,她二姐这么早写信过来干嘛,许是为了提前提个醒。
时间一晃而过,等陆衍趁着暑假教四个小孩学会了游泳,国庆节也就到了。
十月一号,早上,吃完早饭,江乔就发现四个小孩一直往外边看,“看啥呢?”
“看二姨妈她们啥时候来啊。”陆珊接嘴道。
江乔问:“你们都没见过二姨妈,这么盼望着她来?”
“就是没见过,才觉得新奇嘛。”陆康道。
陆衍从楼上走下来,“她们什么时候到?”
“不知道。”江乔道,“说是今天到,这会估计刚下火车吧。”
江锦来之前,写了信,预计到的时间就是今天。
“要去港口接她们吗?”陆衍道。
江乔点点头,“晚点我跟你一块去。”
中午吃完饭,歇一会,四点钟的时候,陆衍和江乔就去港口接人,出门前叮嘱陆安他们,“在家乖乖呆着,我们去接你二姨妈和二姨父他们。”
陆安点了点头。
两人走后,陆康提议,“闲着也是闲着,我们去看书吧。”
江乔之前去广城淘了不少书,有故事书,有连环画,四个小孩天天闹着陆衍和江乔给他们讲故事,现在陆安他们三学习劲头足得很,就为了多认些字,好看故事书。
于是四个小孩就噌噌噌地跑上楼,大人不在,陆安就担负起了讲故事的责任,他拿起《猴王》,“我们看这个。”
陆安一边翻着小人书,一边讲,“从前有座花果山,山上有块仙石……”
陆康陆珊陆婷挨在陆安旁边,一边听陆安说故事,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小人书上的精美插图。
另一边,江乔和陆衍到了港口,等了半个钟,总算接到了江锦一家。
常顺跟常鸿有些晕船,陆衍扶他们到一旁坐了,找船家要了水给他们喝,又拿了清凉油给他们闻,两人总算缓过一些。
江锦也有好些年没见这个妹妹了,抓着江乔的手,刚想叙叙旧,一看江乔,便愣住了,“你,你怎么比嫁人之前还年轻。”
眼前的江乔,皮肤水嫩,面颊红润,一双如乌梅一般的大眼睛黑白分明,嘴角微微上翘,不笑也像是在笑。
都不用问,江锦就知道,她这个三妹,这些年一定过得很好。
江锦的婆婆曾经跟她说过,一个女人过得好不好,从她的面相就能看出来。过得不好的女人,眼睛是无神的,因为被生活的琐事耗尽了眼里的光彩,额头中间常有川字印,因为经常皱眉,嘴角眼角更是向下耷拉,看着一脸苦相。
而过得好的女人,无论丰腴或是身形苗条,脸盘或如圆月或如瓜子,眼睛总是有神的,面相总是舒展的,那是因为日子过得好,心宽,看着就一脸的福气。
江锦不由得摸了摸自个的脸,粗糙,摸起来疙疙瘩瘩,犹如老树的树皮一般。
明明未嫁人的时候,她的容貌,不说比江乔好,但也是差不了几分的。
江家有好女,各个赛貂蝉,虽说夸张了些,但江家女儿的好相貌,不说远的,街坊邻居都是知道的。
可现在呢?
哪个女人对自己的容貌不在意,江锦眼里划过一丝黯淡。
江乔没想太多,只以为她二姐说客气话,嗔道,“又不是小姑娘了。不过,给二姐你这么一说,我突然就觉得年轻多了。”
江锦笑了笑,心道,三妹能这么年轻,也许跟她这么好的心态有一定的关系吧。
江乔拍拍江锦的手,“不说这个了,走,我们回家。我跟陆衍准备了很多海浪岛的海鲜,你们尝一尝,看看合不合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