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台上,她远远望见皋丽和胡万军跑到了队伍前头,像学生一般兴奋地朝她挥手;她望见赵奕民憨憨地笑,笑着笑着,扭头去看隔壁殷鹿鸣——小鹿老师身为二班班主任,却也沾了三班的光,故意不搭理赵奕民,表情有些傲娇。
她的目光越过几位老师,望向她的三班。几件红衣混在队伍中,可惜成桦的脸模糊在人群里,她无法得知他的表情。
此刻,他是在为这份意外收获高兴,还是在为即将到来的下一次穿越而担忧?
回程的大巴车上,温西泠感觉到强烈的困意,知道将发生什么,没有丝毫抵抗,坦然闭上眼。
再恢复意识的时候,她的手臂有些发麻,耳朵里朦朦胧胧传来一个女声:
“前方到站,吉安。”
第17章 无法相认的幸存者
绿皮火车“哐当、哐当”的声音不绝于耳。
靠窗的位置,温西泠趴在两排座位间的小桌板上,脑袋压麻了胳膊。
夜间没有广播,女乘务员穿过走道,用清脆的嗓音重复:“吉安下车的旅客请注意,列车预计在十分钟后到站,请带好您的行李准备下车!”
温西泠醒了,抬起头。
车窗外是漆黑一片,只能看见玻璃倒映出的车内景象。
她身边的李恩语还在睡,身子歪斜着,脑袋一沉一沉。对面的江望月和白皖棠似是刚醒,迷瞪着眼睛呆滞地看着她。
一个声音从她脑袋上响起,把她吓得抖了一抖。
“都醒醒!下车了!把身边的人叫醒,行李箱可以放下来了,检查一下东西,别落在车上。一会儿动作快点,到站只停五分钟啊!”是赵奕民的声音。
李恩语被他吵醒了,身子正了过来。
温西泠的手机就在小桌板上,她打开屏幕。
2018 年 3 月 5 号,星期一,凌晨 3:48。
其实,她不用看也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海城绝大部分高中都会在高二安排一次集体研学旅行,目的地是江西省井冈山市。在这些高中里,又属海实研学时间最长,为期一周。
看上去,这次穿越的事件已经十分明朗了。无他,唯研学尔。
环视周围的三个室友,温西泠突然意识到一个严峻的问题——她没带红蝴蝶结。她懊恼自己考虑不周,从未设想过穿越后的地点会在校外。
她与三个室友面面相觑,都张了张嘴,却没人敢先开口。这也是温西泠的疏忽,她潜意识里觉得她们太熟,且她有蝴蝶结作为标志,竟没有给宿舍定接头暗号。
这节车厢坐的是三班和部分四班的学生。此时,不少男生已站起来,将头顶的行李箱一个一个往下拿。车厢里一片嘈杂。
“你们四个发什么呆?没睡醒呐?”赵奕民低下头,叉着腰看着她们。
“我来拿我来拿,来,接一下。”郝墨川挤过来,开始从温西泠头上搬行李。
趁着混乱,李恩语一面站起来接行李,一面漫不经心地开口:“西西,你听说过海城二模吗?”
她这一问,座位上的三个人又惊又喜地抬头,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火种。”温西泠毫不迟疑。
白皖棠瞥她一眼,答道:“我也火种”。江望月生怕被落下,忙跟上:“那我也火种。”
“你们宿舍的暗号这么抽象吗?”郝墨川弯腰放行李时,顺势压低了嗓音。
“你——你也是?”李恩语两眼放光地抓住他。
“我也是火种吗?我不是,我郝墨川。”他嬉皮笑脸。李恩语松开他,翻了个白眼。
“行啦,我是,学委也是,那俩还没来得及问,其他人不知道。”
听见“学委也是”四个字,温西泠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
“先确定他俩,是的话,待会儿我们八人汇合,再商量下一步。”温西泠说,“我没带蝴蝶结,得另想办法和大家相认。”
“学委也没穿他那双旧 AJ。”郝墨川应道,“没事,‘咱们的人’都急着找到组织,肯定会想办法显示身份的。”
火车在吉安站停下。
车门打开,在各班老师的催促下,拖着行李箱的学生鱼贯而出,海实四十个班级渐渐占领了月台。
三月的井冈山比海城冷得多,更何况此时是凌晨。温西泠衣服没穿够,冻得一哆嗦,但她顾不上这些,焦灼地观察周围的同学。
看到一撮一撮和站台合影留念的同学,她心里升起不祥的预感。
“班长呢?整队点人数啊!”
最后从火车里出来的赵奕民看着外头乱哄哄的一群人,有些不满地皱了皱眉。他脾气向来温和,只是如今出门在外,36 人的安全都在他肩上担着,他便少了些耐性。
温西泠这才回过神来,只得暂时放下接头的事,匆匆忙忙地整队。点人数点到成桦时,她顿了一下,抬头用询问的眼神看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