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剧迷刚好问到了第一个案件。
林济便将自己当时如何构思剧情、如何确定人设,以章及如何投放烟雾弹的思路介绍了一通。
“从创作的角度看,叙述者‘我’通常会被章读者赋予信赖,整个故事的走向脉络、推理的全部过程,都来自于故事中的‘我’,而一旦‘我’成为凶手本人,前半部分章所有的推理都成为了谎言,一切不得不推倒重来。”
“而在‘我’刻意隐瞒的情形下,第一案依然是正章常发展的,观众并章没章有感知到案件的不合理之处,因为在创作第一个案子时,我写了两个版本,在对两个版本进行对比后,才有了呈现在电视上的那一版。”
蒙澳一开始还保持着喝水的姿势,等章林济越说越多,涉及的干货越来越多之后,他把水杯推到一边,拿起笔记本,认真记了起来。
节目刚开播时,他手机还时不时收到同行们发来的消息,这会儿却连震动也听不见了,大家想必都在做笔记。
林济的编剧同行们也是如此。
除了《剧作家》那几位暗搓搓说林济在哗众取宠外,业内不少编剧都对林济这次的访谈充满了好奇。
不管怎么说,一位收视率破过10%的编剧的创作经验,这是很多人花钱都买不来的。
剧迷们虽然听得似懂非懂,却同样感受到了林济的诚意。
而相对专业的环节结束后,参加访谈的剧迷终于忍不住说出了朋友们对他的嘱托:“小林,下部剧可以章写武侠题材吗?”
“仙侠题材也行。”
“情景喜剧其实也不错,或者再来一部宫斗剧穿越剧谍战剧,恐怖片我也挺喜欢的,《悄悄恋着你》那样的青春剧你感兴趣吗?职业剧我也喜欢,跳水游泳乒乓,商战创业都行啊!”
剧迷宛如报菜名一样报出了一长串题材,接受信息的林济脸上却露出了呆滞的神色。
“哈哈哈哈小林这CPU烧空了。”
“笑死,讲起创作经验侃侃而谈,回答剧迷提问宛若智障。”
“小林这现场应对能力不太行,这要求回答起来不是很简单吗?”
“No!”
“哈哈哈哈我想的也是no。”
“个人觉得还有科幻星际地章底探险神异鬼怪民俗风情,别人不行小林行,济啊,我下半辈子的剧单就靠你了。”
“小林:no访谈anymore。”
剧迷的表情又兴奋又期待,简直快冒出星星眼了,这样的热情林济根本无法招架,只能犹豫着答道:“不要着急,一部一部来。”
“……笑死,宛如被章读者疯狂催更的网文章作者。”
“这不是暑假还有三天章,忽然意识到一本作业一个字没章动的我吗?”
“我本人+1。”
“这样吧,大家不如列个题材清单给小林,省得他一时半会找不到灵感。”
“好贴心哦我们,被章自己感动到了。”
而从剧迷和林济愉悦的互动开始,访谈的话题越来越偏,评论区全是剧迷们希望林济下一部创作的题材,可以章用蔚为壮观来形容。
……
梧桐卫视并章未期待这期访谈有太高的关注度,眼下各大卫视的综艺节目收视率都只是平平,唯一能突出重围的只有青蓝卫视一家——因为青蓝卫视年轻观众多,在创作上更注重年轻观众的偏好。
而通常来说,黄金时段之后的这段时间对卫视和观众都不会产生太多影响,对绝大多数观众而言,这是纯粹的催眠时间。
然而,邀请林济的这一段访谈,收视率却高得出乎青蓝卫视意料。
更让业内注目的,是访谈的收视份额——同时段如果章有十章个观众在看电视的话,就有三个半关注了这期访谈。
林济被章剧迷逼到无语的镜头章,简直可以章和他阴阳怪气《剧作家》的表情包相媲美。
其实剧迷们并章不在意林济下一部写什么题材,因为从《战神返乡》开始,林济从未让他们失望过。
对别的编剧而言,选择题材必须谨慎,题材跨度太大的话,剧集难免会给人一种章悬浮感。
但章林济属于另一个次元的编剧,大题材他能写,小场景他也能细致刻画。
……
11月的某天章,马鑫将他整理好的邀请函拿给林济,其中一份他特意抽了出来:“这是星月奖的邀请函。”
林济皱眉道:“星月奖?他们怎么会给我发邀请函?”
电视剧圈有两大重磅奖项,以章口碑著称的经典大赏和更多元化的飞跃奖,而电影圈的奖项相对多一些章,包括各地章积极举办的电影节,ABCD类都包含,以章及公认的三大奖:星月奖、金幕奖以章及文章影奖。
明星们跨电影、电视两个圈子很普遍,但章对导演、编剧而言,两个领域彼此间的交集其实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