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沁还想再说点儿什么,但她也知道,在现在这个主张“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能让女孩子读书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想让女性,像前世一样,走入社会工作赚钱。太难。
她现在能做的就是保护好她的欢欢乐乐。还好至少她的两个女儿不愿,也不会被束缚手脚。
至于几个侄女和外甥女,她相信,有她和欢欢乐乐,甚至是春妮儿的影响,将来也不会过的太差。
……
欢欢的及笄礼一过。就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都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本年初一扭一扭,除夕的饮子年年有。
开开心心和乐乐,回到皇宫。继续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欢欢则是留在了周沁身边,协助周沁料理着府里的大小事情。
欢欢的郡主府,她并不想去住。用欢欢的话说,她能陪在娘亲身边的日子不多。而郡主府,她什么时候去住都是可以的。
正在厨房里忙活着的欢欢突然问周沁。“娘亲,这么多面,都要蒸成馒头吗?会不会太多了……”
周沁笑着和欢欢解释:“俗话说,不蒸馒头,要争气。过年蒸馒头也有争气的意思,象征着来年的日子会蒸蒸日上。馒头是发面儿做的,也象征着会发财,发家。
春节期间,大家都很忌讳做蒸炒烙等厨事。因为蒸和争是谐音一样,炒和吵是谐音,烙和落也是谐音,都是不吉利的象征。”
欢欢点头:“那我们多做一些。”
周沁:“确实得多做一些。”他们府上今年的人比较多。
和欢欢没去郡主府住一样,周父也没去他的“安宁侯府”住。
周父曾带着张强和张涛哥俩,去安宁侯府看过。对他们来说安宁侯府的占地面积,都快赶上他们村子的面积了。
特别是,当周父得知侯府里,还有皇上一同赏下来的二十多个仆从,和三十多个婢女,而这些下人以后都得他养的时候。
周父,立即带着张强兄弟逃似的,跑回了周沁的周府。
并说什么都不肯搬去安宁侯府了,直言要卖了侯府,回乡下种地。
当欢欢和周诚(小石头)跟周父解释了好几次,御赐之物,不能随意买卖之后。周父这才打消了要卖安宁侯府的想法。
在欢欢跟周父解释了,当初皇上封其为安宁侯时,不止赐了他一座安宁侯府,还赏了他黄金千两,封邑千户。
当周父知道他每个月啥都不用干,那千户的税收就足以供养他一个安宁侯府后,周父才放下心来。
但他还是愿意住在“周府”,说什么都不肯回安宁侯府。
这天晚上,开开派人给周沁和欢欢,以及其外祖家的所有人,都送了新的衣服和首饰。让他们参加第二天晚上的宫宴。
得了新衣和首饰的春妮儿非常兴奋,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与他完全不同的,是他的爷爷和爹娘。
周父和周强夫妻二人一听说要去宫里参加宫宴,就十分抗拒。
尤其是上一次,在宫里吃的那顿家宴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和皇帝吃饭,那哪是吃饭啊?简直就是遭罪。但这话他们只敢在心里想想,是万万不敢说出来的。
尤其是,吃饭的时候你不说话。吃完饭后还得单独问话。
那可是皇帝问话啊……
最终他们商量的结果是,由周沁带着欢欢,春妮儿,进宫赴宴。
而周诚则是跟小叔周涛,一起赴宴。
这两年,作为新晋皇商的周涛,借着开开心心的便利。常常与权贵往来,已经不怵那样的场面了。
周诚跟着他最合适不过。
这样他们家也算是出了三个人的,看在都是亲戚的份上,皇帝应该不会为怪罪的吧。
他们想不到的是,皇帝哪有时间去理会这除夕宫宴,谁来?谁没来?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宫里就派人来接了。
“宫宴不是设在晚上吗?怎么这么早就来接了?”周沁看着来人问道。
“回禀夫人,公主殿下,为您单独准备了一份惊喜。再多的公主殿下也没说,奴婢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见沁夫人还要问。那婢女赶紧把她知道的都说了。
第361章 惊喜
周沁一行人来到乐乐的长宁宫时,才刚刚巳时初(上午九点钟的样子)。
看到娘亲来了,乐乐很开心的跑到周沁身边:“娘亲,我给您准备了一个小型的宴会,绝对有惊喜哦。”
看乐乐这兴奋的小模样,周沁也来了兴趣:“说说吧,给娘亲准备了什么惊喜?”
乐乐一副我才不告诉你的模样:“现在说了就没意思了,到时候您自然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