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听阿娘和姐姐的话。”
“不听话。”江姨嗔怪道,“阿娘老了,又能陪你多久?姐姐与你年纪相仿,她才是能陪你一辈子的人。”
“往后遇到拿不准的事情,记得问问姐姐的意见,知道了吗?”
聪明如许朝歌,她怎能不清楚现在是什么情况?她低着头,不断作心理挣扎,良久,她才抬头答应:“知道了,往后我都听姐姐的话。”
“以后遇到事情,切记不要意气用事,像你姐姐一样,静下心来,想清楚了,再说话,再行动,知道吗?”
“朝歌知道了,朝歌谨记阿娘教诲。”
祁牧野见不得这般心痛的场面,她看了眼面前的二人,默不作声地缓缓退去,站在屋外,抬头望着天空。
屋外阳光正好,雨过天晴,知了从藏身处爬了出来,咿咿呀呀叫个不停。树上的鸟儿在枝头梳理自己的羽毛,不时从这个枝头跳到那一头。两只蝴蝶在祁牧野眼前转悠着,绕着祁牧野不停打转。阳光透过树叶,稀稀疏疏地打在祁牧野的身上,她伸出手指,两只蝴蝶如心灵感应那般停在她的指尖。
“阿娘——”突如其来的嘶喊打破了眼前的这片祥和,枝头的鸟儿被吓得飞到了屋顶,蝉也不叫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指尖的蝴蝶被吓走一只,绕着打碎的阳光飞进茂密的枝叶中,只剩下那只素白的蝴蝶仍停留在她的指尖。
祁牧野闭上眼睛,泪水滑过她的脸颊,落在地上,在鹅黄的大地上击出一朵褐色的泪花。
她收回手,抬头看着那只蝴蝶飞向远方。
床头的那碗酥山化作一滩水,许朝歌瘫坐在地上,紧紧地握住江姨的手腕。听见祁牧野的脚步声,她回过头,红着眼眶。
“姐姐,我没有阿娘了。”
短短几个字,让祁牧野瞬间破防。她快步走过去,与许朝歌抱坐在地上。
“不会,阿娘一直在你身边,阿娘和爹爹一直在你身边爱你,只是我们暂时看不到她们罢了。”
不知该说她坚强还是已经被巨浪般的悲痛侵袭得麻痹了自我,自那日二人抱坐在地上痛哭了一番,祁牧野便再未见到许朝歌流泪。她像往日那般读书,吃饭,唯一不同的,就是身上少了往日的活力。
祁牧野按照江姨的遗愿,一切从简。她请人将灵柩抬到双横村的那个老家,再从那个家启程,由二人扶灵,送江姨最后一程。
许朝歌一路都默不作声,低着头,沉着脸接受众人的哀悼。直到众人将灵柩沉入墓穴,往里铲第一抔土的时候,许朝歌才转过头,把脸埋在祁牧野的胸口,带着哭腔道:
“姐姐,我没有阿娘了。”
这一路祁牧野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她换了好几口气,仍无法平息心中汹涌的情绪。她看着人们一铲一铲地将黄土洒在上面,听着泥土与木材的碰撞声,双手抚摸着许朝歌的后背,不断安慰道:“你还有我,姐姐在这。”
衍武二十五年的那场暴雨,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它对于大铭王朝来说,算不上什么损失,但对尹江的一个普通人来说,那是一个家庭一辈子的潮湿。
日子还在继续,只是感觉一切都变了。阿娘不在,许朝歌也不再想着出游,她回到城门口,将被风吹垮的小摊重新支了起来,重新摆上桌椅,重新营业。
日子继续,生意继续,继续有赶路人在城门口驻足,吃上一碗面,放下几枚铜钱继续赶路,也继续有人愿意多走上几里路,从城中赶到城门口,吃上一碗美味又实惠的面食。
一切照常,但只有祁许二人心里清楚,一切都变了。至于什么变了,大概,就是这面吧?
食客中不乏有些老主顾,每当二人问起面的味道,前者总会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称赞这面是一如既往的美味。
但二人清楚,面的味道早变了,江姨煮的那碗面,她们一辈子也复刻不来。
昵称:
20 | 第 20 章
城中的食材大多泡了水,祁牧野不让许朝歌从城中采买,她便只好从外地购置食材。
从外地采买,多了不少人力和运输成本,本就薄利,眼下成本将将逼近利润。
不过,原材料放心,顾客吃得放心,不至于砸了江姨苦心经营多年的招牌。
城中损失不大,郊区的情况却是截然相反,暴雨淹没了农田,断了大家下半年的经济来源,被迫无奈,只能换个行当,另寻出路。
许朝歌那个面摊自然成了大家眼中的香饽饽。在天灾面前,能吃饱饭是眼前最要紧的事,什么道义责任,都往一边站。而有了这面摊,定能吃饱饭。
对面也支起了一个面摊,价格比许朝歌少个一文钱。别说刚经历天灾的尹江百姓,就是在二十一世纪,祁牧野也会因为这几块钱去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