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以为,这南疆逆党一向奸猾,临死前耍手段也不一定。可被抓捕的,却都是朝中的忠直之臣,而今年又是礼闱之年,众多学子已经来了京城,初一的事已弄得百姓人心惶惶,若继续施加酷刑,传扬出去,恐怕会对圣上名声不利啊。”
这话一出,苏贺南不由得侧目。
看来,这朝中还是有明白人的。
而在孙大人之后,陆陆续续又有一些官员站出来,说了差不多的话。
都是多年的老狐狸,怎样一边拍马屁一边将态度传达出去,朝臣们都是熟谙在心,因而所说的话术也都差不多。
其他人都站出来了,苏贺南自然也不能落后。
他本就心有愧疚,而这些官员虽说有个别的确是不干净,可大多数却都是孙大人口中的国之忠良,眼睁睁看着他们死于权术争斗,苏贺南还做不到那么狠心。
而令他想不到的是,对上皇帝的臭脸,宴侯爷竟也站了出来。
虽然,所说的话大差不差,但却表明了态度。
苏贺南:!!!
由不得苏贺南不震惊。
要知道,如今太子和大皇子虽说年龄不大,可朝中有关的拉拢和争斗却已早早就进行了,只差摆在明面上。而为防止被人非议党争,像这种事情,宴华两家已经形成默契,一般是不会亲自出面的,都是由手下代述,没看一旁的华太师脸都黑了吗?
估计在他心里,已将宴侯爷骂了千百遍,骂他惯会收买人心。
今日这事若是传扬出去,不知多少人会说晏家仁义。
而不管是不是收买,苏贺南此时都尤为感激,因为宴侯爷足够有分量。而作为权势最盛的两大姓之一,他的态度,连皇帝都不得不考虑在内。
果然。
宴侯爷话音刚落,见华太师也黑着脸站出来,皇帝脸色一僵,很快便缓了缓神色,叹息道:
“朕震惊于南疆的大胆,怒气上头,竟将其他全忘了,得亏众位大臣提醒,若不然,朕怕是要背上骂名了。”
言辞间,满是歉疚和谦逊。
众大臣互相看看,虽然知道他这态度转折来源于什么,但也乐于陪着他演戏,忙在殿内跪成一排,山呼“圣上英明”。
由此,皇帝不得不下了旨意,吩咐三司卫停止刑罚。而被抓的诸位大臣,也直接转入普通牢房。
虽说仍旧是戴罪之身,但不用承受三司卫的酷刑,也能由家里人进去探望,对于人心惶惶的众官员而言,也是一件好事了。
散朝后,不出意外的,果然见华太师与宴侯爷两人在殿外止住了脚步。
为的是什么,众大臣心知肚明。
除了有关系的官员,其他大多匆匆回避,生怕两大权臣怒气上头,火没处撒,反倒是发泄到他们这些小虾米身上。
谁承受得起啊。
苏贺南的脚步却特意放慢了一些,看着站在阴阳怪气的华太师面前,脸色丝毫未变的宴侯爷,微微有些侧目。
之后的大朝会小朝会,毫无意外的,朝堂奏报全围绕南疆之事展开。
没等吵出个结果,倒是大臣们的事迎来了转机。
第030章
事情还要从苏若芸这边说起。
自从小糖儿吐露心声, 言明太后会在元宵节这日遭遇不测一命呜呼,苏若芸在进了宫之后,便一直提着一颗心。
不止是为公主。
对于她而言, 太后虽说是上位者, 却性情温和, 待人良善。
在苏若芸的心里, 早已将她当做祖母对待。既然已经知道她会有这个劫难, 自然不肯眼睁睁看着。
于是,元宵节这日,原本伴读已经提前一日放假, 苏若芸是不必继续留在宫里的。她却早早找好了一个借口, 直接留了下来。
而公主也未起疑。
甚至因为苏若芸愿意留下来陪她, 异常的开心。毕竟宫中兄妹情淡薄, 苏若芸几乎是她唯一可以敞开心扉的知心人,有她陪着,自然是求之不得。
元宵节这日一早, 祭过祖之后,公主后妃们便早早来了寿康宫。
在其他人承欢膝下的时候, 苏若芸则是随意地走到了后厨。
对此, 后厨的嬷嬷太监们也没觉得奇怪。
这位可是寿康宫的常客了,跟公主一样,已是将寿康宫当做自家对待了。
管事嬷嬷还特意端了一小碟洗的干干净净的樱桃上来,这在这个季节可是金贵物。她却哄孩子一般道:
“苏姑娘可是在殿前站累了,不如坐下吃点樱桃吧, 老奴特意留下来的, 另外还有一份,等您走了端给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