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小辣媳:我靠美食发家致富(188)

“辛苦了,各位!”苏宁热情地招呼道,“晚饭这就来了!”

苏宁端了一盘盘状似白白宽宽的面条,上面撒着微黄的带着孔的小方块。

她还准备了一盘切好的香菜,一盘黄瓜,一盘黄豆芽,一盘炸好的辣椒油,一盘麻酱,一盘蒜泥,都一起上桌。

“哎,嫂子,这是啥新伙食呀?”有人好奇地问道。

第144章 凉皮

“这……这是我老家的凉皮儿!”一个来自陕北的朋友声音惊喜道。

因为太激动,一下子都拐出了他的地方口音。

之所以想做凉皮,是因为苏宁发现,进了八月份之后,大家的胃口似乎都不大好。

炒面和炒饭的销量明显下去了,来买卤味的倒是不少。

但大多顾客也都不在摊位吃卤味,他们都说是拿回家煮完稀饭,就着当咸菜吃了。

苏宁琢磨了一下,夏日炎炎,她还是需要一种容易开胃的主食,才能让她度过这个瓶颈期,迎来一个新的热度。

北方也有凉面,多是带酸甜口味汤水的玉米黄面和细白面条。

现在市场里卖凉面的也有两个摊子了,生意还不错。

苏宁就不打算再去挣这个份额,一来得罪人,二来未必多么挣钱。

现在凉皮在北方的市场上并不常见,起码这个市场上还没有,她就要这独一份的新意,让大家伙儿吃个新鲜。

苏宁今儿上午和面,醒发了三四个小时之后,过了午高峰,回家做了些凉皮,打算先卖卖看。

因为苏宁时常捣鼓一些新品种,每一种都没有让人失望,所以晚上来买饭的顾客们看到又上新了,就都好奇的问这是什么?

今儿晚上,苏宁给张丽和姜淑珍也吃的凉皮。

她们两个都能吃点辣,每个人少加了点辣椒和蒜末 ,拌点黄瓜和焯水过的黄豆芽,再撒上点香菜,花生米碎,一勺麻酱。

食材都放好之后,用筷子那么搅拌在一起,色泽上就已经十分诱人了。

姜玉珍和张丽这两个饭搭子一人挑了一筷子,咀嚼着凉皮的时候,都用余光瞥向对方,因为嘴里有东西,就用眼神来交换彼此的喜悦。

好吃,太好吃了!

这凉皮是Q弹筋道的口感,混杂着酸甜辣,还有麻酱的香气,黄瓜的清新,豆芽的颗粒感,花生的脆香,这些个口感一起在口腔中炸裂,成为了炎炎夏日里最开胃的利器。

于是连日来,胃口平平的两个小孕妇都呼噜呼噜的吃了起来,那叫一个香。

苏宁耐心地给询问凉皮是什么的顾客做了解释之后,就让开一点身子给大家看张丽和姜玉珍的吃相。

原本前些天,刚开始做现场吃播,还有些扭捏的张丽和姜玉珍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这会儿现场吃播就十分坦然了。

见有人看过来,她们还主动打了招呼。

“太好吃了,夏天吃不下饭,没有胃口就吃这个……这个凉皮!”张丽说道。

“爽口,特别好吃!真的,信我的,你就买一份!”姜玉珍也说道。

顾客看看姜玉珍和张丽,又看看苏宁一下一下搅动着的辣油,不自觉的吞咽下口水,然后大部分顾客都直接掏钱了。

哪怕是第一晚售卖凉皮的生意,也格外的好,摊位后面的小座位又如前段时间一样火爆,都快坐满了。

给陆信的同事们吃的这几份凉皮都是苏宁预留下来的,不然早就卖光了。

有顾客见苏宁还有几份凉皮,还要想买的时候,苏宁说,“抱歉,这是有人预留的。”

她就这么顺便还搞了个饥饿营销,让不少人都十分遗憾。

没买到凉皮的顾客们都没心情逛夜市了,臊眉耷眼地回了家,看着他们家里炖好的菜,油腻又没有胃口。

这时候,他们脑子里就会不断浮现出凉皮的样子,还有吃凉皮那些人脸上满足的表情,想着明天一定要来早点,吃上这个凉皮才行。

陆信的同事们按照那个陕西小伙儿教的,开始放食材,然后搅拌。

苏宁就怕他们之中有些人有忌口,干脆就让他们自己加。

大部分人都加了辣,因为陕西小伙说了,凉皮嘛,就得加点辣椒才好吃,不能吃辣的就少加一点,能吃辣的就多加一点,辣油可是精髓,就要那个味儿呢。

等他们开吃之后,不断的发出“嗯嗯嗯”地赞叹声,伴随着的就是稀里呼噜吃面的声音,吃的那叫一个香。

“嫂子,太好吃了,明天我还来!”

这些人一下子,又成了苏宁摊子上的活招牌。

不少人为之驻足,打听他们吃得是什么东西,还有没有得卖,苏宁干脆就说了,这凉皮儿明儿得预定才行。

苏宁又让周正给他们烤了几大把羊肉串,这群都是壮年的小伙子,吃的自然是多,也就半个来小时的功夫,桌面上所有的盘子都实现了光盘行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