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宁那点的聪明劲儿,像极了你。”
周老丞相喝了口茶,笑道:“这些日子里,小宁之谄媚朝野皆知,多加嘲讽,说你沈国山一身正骨和女儿截然不同,实际上,是‘虎父无犬女’。”
沈国山骄傲一笑,“沈宁这孩子,虽我——”
周老丞相见其还得意上了,嘴角一抽,颇为无语。
“周老,今朝堂之上,你主不战以慰生灵,怎么后面没声了?”沈国山问。
周老丞相苦笑,“老了,说不上话了。”
大燕左右两相国,方文宣正值壮年,又深得圣心,杀伐果断不似个文官,此消彼长之下,话语权自也不如当年,和沈国山是同步的惺惺相惜。
“国山啊,几十年前,你我在朝堂之上你来我往,谁也不让谁,各执一词针锋相对,而今,倒同是天涯沦落人。”
“谁跟你天涯沦落人。”
沈国山甚是不服,默默地拉开了距离,“我女沈宁,兵马大元帅,你儿周秉,只知深闺绣花枕边风。”
沈国山哼哼两声,落在周老丞相的耳中便像是野猪在叫唤。
周老丞相的脸色直接黑沉了下去。
“行了,也不留下来让你嫉妒了,为了您老多活几年,我还是早些回府吧。”
沈国山生龙活虎地起身,走出了丞相府,神采飞扬如状元郎。
身后的老丞相看见这一幕,嘴角狂抽,雪白的胡须跟着抖动,饶是平日里温和沉着的人,这会儿都差点被沈国山气得破功险些怒海翻波。
庭院前,渐行渐远沈国山,行大开大合四方步,还哼着小曲儿。
周老丞相头疼地揉了揉眉心,颇有些哭笑不得。
这人……
一把年纪了,怎么还越活越回去了?
第356章 五谷杂粮灶台神
上京严冬,恰逢新年遇暖阳。
沈宁走出宫门,未曾看到大伯和父亲。
便见长兄沈惊风、二哥沈钰二嫂虞欣等嫡亲手足和堂兄沈从武、堂妹沈如玉等候多时。
“今日雪大霜寒重,你们怎么来了?”
沈宁问道。
“再大的雪和霜寒,也要一道回府。”
沈从武笑着说:“小宁,你是不知道,三叔又在家里闹脾气,把如玉气得头疼。”
“三叔又怎么了?”沈宁问道。
而这个“又”字,极具灵性,让沈如玉没由来的脸色一红。
沈从武又爽朗地笑了几声才说:“还不是因为父亲和二叔一道上朝,把他留在家里了。而且,三叔听说你要远赴北疆之战,气得头疼。”
沈国海的原话是——
“沈宁固然讨厌,那也不能去这么远的地方吧?原来顾家虽然小门小户,但好歹也是在上京,真出了个事不至于身边没个人。北疆战场,这么大的事,岂是一个女儿家能够顶头的?再说了,这府上人做的清汤面,也没小宁做的好吃。”
沈宁听到堂兄的话,似乎能够想到三叔白发苍苍还如个活宝般的模样,唇角不由地勾起。
回程的路上,沈如玉一言不发,紧抿着唇,神情也绷着的,泛红的眼睛里透着女儿家的倔强。
马车里她时而看向沈宁。
而当沈宁看过来时,却撇过头看向别处。
她想——
沈宁早便做好远赴北疆的准备了。
故而,昨夜偏院,才会把父亲早年的往事都抖搂出来。
沈宁希望,她能独当一面,护好沈府。
父亲叔伯年纪大了,腿脚不如从前灵活,沈家还是要后人坐镇的。
“如玉。”
下了马车,沈如玉似是没有听到,一个猛子进了府邸。
沈宁欲言又止,便坐在马车上不动。
沈如玉见她没跟来,放慢了脚步,回头看去,正捕捉到了沈宁眼底的笑。
“如玉今儿怎么了?”沈从武一脸不解,并且有了浓浓的危机感。
他怎么觉得今日的沈如玉,已经在无限趋近于三叔沈国海。
大过年的,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得把危险扼杀在萌芽里。
沈如玉见沈宁一动不动,便停下来等。
沈宁见她恼,便跟了上去。
沈青衫想要跟上,却被长兄季揪住了后襟给生生地拎了回去,府邸门前的场面一度温馨又滑稽,把沈青衫气得两眼胡瞪嗷呜乱叫和大白没什么两样。
……
“生气了?”
沈宁和沈如玉并步踩雪在府邸幽深处。
沈如玉低头着,抿紧唇,看似百无聊赖,又时刻紧绷。
像是在耍小性子。
“教你做清汤面吧。”沈宁略微思忖,“三叔喜欢吃。”
沈如玉抬头,还是一言不发。
姊妹二人去了厨房,沈如玉虽然不说话倒也乖巧,跟着沈宁从备菜到淋面,做出来的却不尽人意,和沈宁的相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