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准备离开睢阳郡去往齐州。
他觉得此女所言极是。
自己虽未能及第,可这些年遍访各地,增长见闻,也结识了不少好友。
更何况现如今自己三十二岁,也不算太老,当还有机会。
换一个角度去看,果然轻松了许多。
811年,元和六年。
刚任奉礼郎的李贺仍旧在为自己没能参加科举而耿耿于怀。
可他却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整日伤感。
如今听了女子之言,倒觉颇有道理。
他虽未能进士及第实现自己的抱负,可得幸与昌黎先生相识,有亲人相伴,又有沈子明等好友,倒也不算天崩地塌。
【这篇赋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点就是他的写法。我们说他是一篇赋,但是似乎感觉与我们曾经读到过的那些文风绮丽的汉赋有所不同。】
【这里他用到了一个手法,“以文为赋”,根据我们之前说的“以诗为词”,大家应该也能猜得出来它的意思,就是在赋中增添了一些散文的东西,让赋既有原本的诗的韵味,又有所突破。】
【其实这也不是苏轼一个人的做法,欧阳修也有“以文为诗”,在诗中注入散文的特点。】
公元62年,永平五年。
班固因为私修国史被关进了京兆监狱。
没想到这时候却突然出现了这个巨幕,自从巨幕提到自己,狱卒们对自己客气了不少,只是这狱中烦闷,也只能靠着这巨幕得点乐趣了。
但是他越看越不理解。
先时说“以诗为词”还能说是为了提高词的地位,这“以文为赋”、“以文为诗”又是为何呢?
难不成是文的地位最高?
怎会如此?
很快,女子就给了他答案。
①说赵孟俯日书万字出自《南村辍耕录·卷十五》,有争议。
我的盘点没按时间顺序来的,所以唐朝的肯定有的
谢谢大家支持
么么~
第30章
苏轼(小修)
【这还要从宋初文坛开始说起,宋初文坛有一个很著名的文学流派,叫做西昆体。】
【西昆体主要延续了晚唐五代的浮艳文风,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学习李商隐诗歌中的形式美。】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武则天已经有些精神恍惚了,晚唐她完全可以理解,可五代又是何意?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李商隐正在梓州做参军。
他年事已高,再也没有了以前那些建功立业的决心。
自己诗歌中的形式美?
没想到自己的诗歌在后世还被人当作范本学习,可若只学其表不如不学。
【西昆体的诗歌对仗工整、音律和谐、词藻富丽。其实整体读起来是很美的,但再美也只是虚有其表,并没有什么思想内涵。】
1042年,庆历二年。
欧阳修听着女子的话忍不住地挑了挑眉。
女子这话完全说到了点上,西昆体就是虚有其表,实际毫无用处!
若衣不蔽体,华贵若霓虹又有何意?
【所以为了反对西昆体这种缺乏真情实感的浮靡文风,欧阳修等人便主张对诗和文进行改革。】
【然而,欧阳修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所做的这个事情就是为了政治服务的,就想唐代古文运动一样,在安史之乱后,唐国势急剧衰落,为了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才有了反对内容空泛的骈文的古文运动。】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这已经是此女第二次提到安史之乱了。
安史之乱所带来的后果实在太严重了,她真的很想把它解决掉。
可是“安史”何意?
骈文怎的就内容空泛了?
她瞧着骆宾王先时写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挺有内容的啊。
【所以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也是一样,就是为了宣扬他们的政治主张,从而促进政治革新。】
【也是在这时候欧阳修提出“文道并重”,这基本上是继承了古文运动韩愈和柳宗元的“文以明道”的观点。】
【而欧阳修的“以文为诗”和苏轼的“以文为赋”都是为了将自己的“道”融于其中,但是因为背景不同,他们两个的“道”也是不同的,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苏轼的道理解为他要讲的道理或者是想要表达的感情。】
【说白了,包括苏轼的“以诗为词”,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增强作品的思想性。】
809年,元和四年。
绿水环绕着青山,山间云雾缭绕,永州各处皆是美景。
柳宗元带着仆人坐于山间歇息,忽闻幕中女子又一次提起了自己。
没想到自己与退之的那些东西后人竟还在学习。
听女子的意思,这欧阳修所参与的所谓政治革新应该也失败了,否则不会那么快就有王安石变法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