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陆游没想到自己的心思这么容易就被人猜中了。
他确实是不知当时该如何做的,或许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依旧会做这样的选择。
在他这里,他就是认为遵从父母没什么不对的。
【在这里我们是批评儒家思想,但这并不代表我就认为儒家的思想一定就是错的,咱们看一下陆游这样的思想的渊源来自于哪里,我们之前提到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论语·颜渊》,看起来是体现的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但是细读原文咱们会发现它的真正含义是,君主要有做君主的样子,臣子要有做臣子的样子,父子之间亦然。】
【那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儿子要有的样子就是听从父亲的话呢,这还要追寻到董仲舒,董仲舒在解读儒家学说是进行了很多的归纳总结和创新,这其中就有咱们常说道的三纲五常,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之类的内容,而董仲舒他是一个思想家他更是一个政治家,所以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思想控制。】
许多人其实已经隐隐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他们也并不想自己的思想受到控制,所以他们不得不多加思考。
这一思考,还真发现了点问题。
似乎董仲舒的这观点与孔子的观点是不同的。
乍一看似乎相同,细想之下却发现差了好多。
【当然了,董仲舒有很多的观点,不止咱们提到的这一点,而且他的很多观点都是具有时代进步意义的,但是咱们不能全盘接收,我觉得单从这君臣父子的思想这一点来说,他的做法其实和秦始皇烧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都是为了控制人的思想,只是董仲舒的方法更为温和,秦始皇是弃了百家只要技术,董仲舒是弃了百家只要儒家,假如咱们把秦始皇留下的那些什么医药种植的书籍换成儒家的这些经典,那不就是差不多的吗,只是他们重视的东西不同罢了。】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一时间,百姓们都炸了。
什么?
这能一样吗?
众人总觉得似乎有点问题,可真要他们说,他们又说不出哪里有问题。
这幕中女子是在强词夺理吗?可是说得好有道理啊!
但是……但是显然还是焚书带来的危害更大吧?
有些人没一会儿就反应过来了。
“幕中女子此话不对,二者带来的结果完全不同,即便后者禁锢了思想,可前者却是毁坏了那些文化啊!”
众人一经提点恍然大悟。
【不过这样说是比较片面的,主要还是说明董仲舒的很多观点就是为了控制思想,而他也确实达到了他的目的。】
【这么一对比,咱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很多时候撸猫还是得顺毛,实在顺不了了,再收拾一下,过于残暴那是要被挠的。】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被说过是猫的始皇陛下:“……”
他怎么也觉得有点道理,所以这思想控制还是不好。
得好好再想想。
【说得严重点,从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来看,两人就是那个年代的牺牲品,陆游几乎是用了一生来思念唐婉,深情归深情,但是我相信咱们现在大多数的女生应该都不会想要自己的另一半是这个样子的。】
【几年之后,陆游与和夫君同游的唐婉重遇,两人各自写了一首《钗头凤》祭奠他们逝去的爱情,按理来说,这个时候陆游就已经该放下了,各自都已经有了家室了,何必执着于过去呢?】
第220章
陆游
【我们简单地看一下这两首词吧,“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那人芊芊酥手,捧着酒杯,而在陆游看来已经是如那宫墙内的柳枝,可望而不可及。“宫墙柳”这个意象很有意思啊,根据咱们一般的印象,柳就是留,但是宫墙里的柳你敢留?】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王维眼前一亮,这意象确实是从前没有听说过的。
柳这意象,但凡写诗者怕都写过,多是挽留之意,写法也都差不了太多。
宫墙柳还有些新意。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对不起,我看到这错错错我有点出戏,让我想到了一首著名的网络歌曲,但是和前面的这些内容结合起来呢,我们又能看出来这里所表达的情感是很悲伤的。只是还是那句话,已经没可能的深情在外人看来真的有点一言难尽,不管是对旧人还是新人都不公平。】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不公平?
陆游一时间没明白过来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