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命相比,做这些事情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对于穷苦的服役人民来说,这也不是不可以做到的事情。
这世上还有他们不能做到的事吗?
只要能有口饭吃,要他们摘星星他们也能迭着人梯把星星给摘下来。
【“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在秦朝很容易获罪,获罪的这些人都来搞基础建设来了!“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馀。”关中的宫殿差不多修了三百座,关外修了四百余座,大家都知道古代人计数很喜欢用概数,但我觉得此处应该不是概数,因为写得太详细了,那么多的宫殿,而且大家再看看秦始皇修建宫殿的要求,“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这大小,“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能容纳这么多人,虽然这并不代表他每个宫殿都是这样要求的,但是也是很恐怖的。】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嬴驷虽然也觉得幕中女子提到的似乎是一个盛世,但是……
但是这样做真的好吗?
事实证明,还是太过分了些吧。
其实很多帝王都沉浸在至高无上的权利之中,他们都觉得自己应该得到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于是他们不断地追求,尽一切的可能去追求。
毕竟只是满足他一个人,大多数的时候他的需求还是可以得到满足。
底下的人受点苦罢了。
可做到像秦始皇这样的,那真是太少了。
想必他是因为在那一段叱咤风云的岁月里得到了太多才以为自己是个神人了吧。
【除了修宫殿,秦始皇还修了一个秦东门,意思是秦在东边的入口,“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为此拆迁了好几万家的人到郦邑云阳,古代的拆迁户得到的赔偿如何呢?十年免除赋税徭役,哇,谁不想做一个拆迁户啊!】
【或许在古代十分讲究身份血统的年代,人们对于背井离乡是比较排斥的,但是在生活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那自然还是选择先活下去,而且春秋战国那些人都是乱跑的,所以这个烦恼没有了。】
【秦始皇这么造,随便放到哪他都是会遭人不满的。】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其实嬴政又何尝在意过旁人对自己的眼光。
可是现在他却明白了,他虽是帝王,虽身居高位,但他不能与天下为敌。
当大多数的人都不满于他的时候,他或许该重视一下,哪怕他也是带领秦国踏着尸山血海走到今日。
过去的一切都是该经历的,六国不灭,迟早有一天灭的会是他秦国。
但是六国灭了,那一切都不一样了。
但六国可以灭,秦国亦可灭。
他现在终于愿意承认了。
【但是这个时候的秦始皇可没闲心去管这些人的不满,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寻找长生不老药,而卢生、侯生就是帮他寻找的人。】
【一次,卢生就告诉他,仙人一直没有出现,好像是被什么给伤到了,陛下要真的想寻到这些仙人的话,那现在就要秘密出行,不能让别人知道陛下的行宫,到时候就可以见到仙人了。】
听了幕中女子之前的解说,其实许多人对这个卢生都挺有兴趣。
都想知道他还会不会给秦始皇提供什么预言。
但是那些看过《史记》的人自然就没这兴趣了。
只能说卢生可能也是一个预示秦朝即将灭亡的人。
【为什么我们先前说卢生提出的“亡秦者胡也”说的可能是胡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儿了,这儿卢生说的话,是很耐人寻味的,他为什么要让秦始皇秘密出行不告诉他人行踪呢?首先排除“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他的理由是让秦始皇避开恶鬼,这个可能性本就没有。】
幕中女子为什么 这么说。
唐,元和年间。
韩愈对自己心中的信念更加确定了。
这世界上能影响人的命运的从来就不是鬼神,而是自己。
这秦始皇的事情再明显不过了。
【那就从秦始皇出行说起吧,大家知道康熙、乾隆六下江南,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游幸江都,为什么对于这些行为我们一般来说都持否定的态度呢?因为皇帝出行所需要准备的东西太多了,像咱们小时候读书吧,领导要来学校视察,那是半天半天的搞大扫除,这样的情况为什么现在几乎没有了呢?因为领导也知道这不是个好现象。】
清朝。
康熙拧着眉。
自己微服私访去江南体察民情有什么不对的吗?
连这幕中女子都说了要下基层,她说的下基层分明就是自己这意思。
而且自己下江南确实办了不少的案子,这后世为何会持否定的态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