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幕中女子说过,天气是由什么天体运动什么宇宙而产生的,但是那天体总是神人控制的了吧。
就是支持他们秦国的人啊。
【这是天命所归?还是巧合?又或真的是司马迁的有意的创作?谁也说不好。】
【他作为一个汉朝的人,没有必要去改变前朝的历史,尤其是这历史对于汉朝没有什么影响的情况下。】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刘彻也是这样想的。
他不认为司马迁会去刻意地夸赞秦朝,哪怕他恨着大汉。
但是以司马迁那样的人,他不相信对方对大汉就没有一丝感情。
不过若只是为了说明他的观点,而省略个一星半点,这或许也不是不可能?
【或许就真的只是秦始皇运气好,统一全国后,气候异常就结束了,开始正常起来,这种可能性也是蛮大的,其实秦始皇这个人一生都是充满了运气的,不管是他爸碰上了吕不韦,还是他爸和他妈对上了眼,亦或是后来发生的那一系列的事情,在大事上很多好运。】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承认幕中女子说得有道理。
他确实也是有运气的,自己的出生就是最大的运气。
他应该感谢自己的父皇和母后,不是他们,自己走不到今天。
这也是他在遭遇那事情之后难以原谅她的原因。
可是难道有了运气就够了吗?
从古至今,再到后世,有多少的帝王,但是又有多少个帝王做到了自己这样的?
【但是总归来说不管是谁都不可能凭借运气顺利一生,天知道他在这些好运的背后都做了些什么努力,换一个人还真不一定能做到。】
【在灭韩国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故事,在《秦始皇本纪》里并没有记载,但是却留在了《韩非列传》中,那就是李斯陷害韩非的故事。】
李斯陷害韩非?
众人都用一种意味深长的眼神看向李斯。
对于李斯这个人,谁都不敢说他是好人。
但是居然陷害韩非吗?
陛下那样看好韩非,他这怕是摊上大事了。
【这个世界上能让秦始皇佩服的人恐怕不多,但是韩非子肯定算是一个,尤其是他们两人之间的思想很契合,在看了韩非子的书后,秦始皇就像找到了自己的知己,他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其实后世很多人都很看好韩非,也很看好秦始皇,尤其是那些皇帝、大将。
只是法家终究不是正统,所以他们也不会去宣扬。
看到秦始皇说这样的话,他们也只是触动,甚至在心中与秦始皇发出了同样的感叹。
【然而这秦始皇对于韩非的欣赏却是害了韩非子,大概是李斯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他知道韩非的能力,所以陷害韩非,说韩非不可能真的降秦,秦始皇心痛,派人审他,谁知道直接被李斯给杀了,据《老子韩非列传》记载,“韩非欲自陈,不得见。”而秦始皇后来后悔已晚,“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秦始皇冷冷地瞥了李斯一眼,那眼神吓得其他人都打了个哆嗦。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啊!
李斯终究是顶不住压力,扑通跪到在地,“陛下冤枉啊!”
然而这时候哪还有人相信他,幕中女子说的事情都太准了,哪怕有时候他们在心中指责幕中女子,却也不得不承认,很多事实幕中女子也都是没有胡说的。
但是嬴政却没有说话。
众人都猜到了,想必李斯也猜到了,所以这般跪下喊冤。
陛下不会轻易地处置他。
这些年,哪怕李斯是个恶人,可他这些年为秦国立下的功劳又有多少人能赶得上?
【假如这件事情是真的,从这个事情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秦始皇纵使权势滔天,运筹帷幄,很有头脑,但是对于欺上瞒下的事情他也没办法完全幸免,从古至今,冤假错案很多时候都是来自于帝王轻信他人之言,这种情况没有办法完全避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抵制一下的,那就是辛苦皇帝们自己见一见嫌疑人了。】
假如是什么意思?
意思这事情还有可能是假的吗?
众人看向李斯,难道他不是作伪?
其余朝代的人自然不似秦朝的人在思考李斯之事,他们想到了自己曾经经历过或是听说过的冤假错案。
会不会……那些案子会不会都要重审呢?
是不是要变天了?
【灭了韩国之后,大秦帝国的“魔爪”才终于又伸向了赵国,不过一年时间就拿下了邯郸,亲自去坑杀了当年欺负自己的人,虽然赵国的公子嘉逃走,赵国不算完全灭亡,但是也是基本解决了,不足为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