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咱们不能简单地说《史记》是独尊道家,班固的这个观点历来也是许多学者不太认同的观点。】
他也没有说过自己是这样的想法吧?
班固只是觉得他们有些贬低百家而尊道家罢了。
后世是误会他的意思了呀!
【但是在这里,司马谈确实也是赞颂道家理论的,我们看他是怎么说的,“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意思就是说道家能够让人精神专一,能够让万物富足,而这“动合无形”可能不是那么好理解,但是我们举个例子大家就懂了,把道换成王阳明的观点那就是“知行合一”。】
【可他即便这样夸赞道家,也没有摒弃百家,他认为,阴阳家预测什么吉凶祸福,有着太多的忌讳了,他们所推崇的教令有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感觉,但是呢,他们对于“四时之大顺”的看法是很对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样的规律没有人能打破。】
当史记中的这些句子再摆出来,班固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这还不是贬低百家吗?
难道道家就是完美的?
过于偏颇了。
【而后说起儒家,儒家很重要,儒家的学说很广博,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们通常会因为繁琐而事倍功半,咱们纵观历史就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但凡是改革,法家成功率甩儒家几百条街,儒家的学说常常还没开始实施就被各种反对。】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秦始皇再认同不过了。
他为何选择法家,那不是正因为如此吗?
既然知道法家能够更成功,他为何还要去选择其他不被看好的学说。
说是这么说,他现在也明白了打江山与守江山是不同的,但是他也不认为仅靠着儒家这世界就能变好了。
思及此,他看了看一旁的扶苏,开口,“可听明白了。”
扶苏本也不是个痴的,连忙点头,“儿臣明白。”
法家很重要,法家的思想不能完全摈弃。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萧何无语,这还没完了是吧?
现在已经有很多人拿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调侃他了。
虽然他的做法是为了大汉,可是众人都不愿意与他亲近了,仿佛他就是个反贼似的。
【儒家的粉丝是很多的,孔子的地位也是没办法撼动的,但是想要真正地贯彻落实那是很难的,就拿汉武帝时期来说,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事情搞得轰轰烈烈,确实获得了很大的效果,但是汉武帝他自己为什么还会有穷兵黩武呢?如果他真的独尊儒术,那穷兵黩武的事情绝不可能发生,不止是他,后面的许多的帝王都是一样的。】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
刘彻竟无法反驳这话。
确实如此,他自己并没有真正地完全贯彻儒家思想,他也从未想过真正地去贯彻它。
可是如今这样被女子大张旗鼓地说出来,那他们的计划,怕是要重新制定了。
【他们将儒家学说奉为圭臬,但是骨子里也很少真正地独尊儒术,因为他们都很清楚,要想真正地达到儒家所追求的境界,那是很难的,所以他们大多数把儒家作为统治工具,而依旧行百家之事。】
幕中女子简直就是她们的代表啊!
许多心中早有疑惑的百姓们不禁感叹。
他们虽不服,但却也没人敢随便说出来。
这些话是不能随意说的。
稍有不慎就会被问罪,可是这些不是事实吗?
【然后司马谈说到墨家,谈到墨家的话,咱们脑子里可能出现的就是“兼爱非攻”、节俭、重视科学技术,这么一看的话,其实墨家学说的优点是很多的,司马谈这里觉得不好的一点是墨家的节俭,他认为这个是很难达到的,因为他们主张的节俭是所有的人都同样的节俭,你看像咱们现在所说的都还是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吧?】
说到这儿,许多百姓不太懂了。
节俭他们是懂的,这要节俭还不容易吗?
大家都不要铺张浪费不就好了?这很难吗?
【那根据我们现在的想法,我们用比较表面的想法去剖析一下,就是本来大家吃萝卜青菜,但是有些人比较厉害,所以就允许这些人可以先富起来吃鸡鸭鱼肉,然后他们用他们的鸡鸭鱼肉所产生的肥料带动只会种萝卜青菜的那群人,逐步让大家都吃上鸡鸭鱼肉。】
这么一说大家就懂了。
这不是很好吗?
大家都能吃上鸡鸭鱼肉,这多好啊!
百姓们巴不得能够马上施行这样的政策。
但是贵族们对此却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