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589)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他们只想着贞观之治快点到来,让他们早日见见这大唐的盛世。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武则天看着自己的后辈们,有些头疼。

最后她叹息一声,还是准备叫人去将李隆基请回来。

与其指望这些看着就没希望的后辈,不如早早地培养李隆基。

李隆基的荒唐在于他成功之后的自满,如今得了巨幕预言,武则天不相信他还会如此做。

但是武则天也不会让他轻易地就得到自己的位置。

她得让对方按她说的来。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终于再一次见到了李白,终于见到了杜甫,终于见到了李白、杜甫和王维三个人同时站在自己的面前。

对于三人的安排是他早就想好的。

他们其实都不是最适合官场的,既然不适合,那为何要强求?

国子监同样也十分重要。

但是如今面对他三人,李隆基却又有些说不出口。

国子监虽算不得什么不好的去处,但历来也不是个最好的去处。

他担心如今这三人听了巨幕便更不愿意配合自己,如此不仅自己的颜面受损,还会损失三个人才。

所以即便再怕被拒绝,李隆基又没随意下旨,而是单独召见了三人。

如此,诚心足了,胜算可会大一些。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三人竟是一口应了下来,就连自己想让李白在鸿胪寺挂职对方也没有拒绝。

李隆基一下不知作何反应了。

当真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天吗?

他的诚心有没有感动上天,三人并不知道,但是他的罪己诏以及他此时的态度确实感动了三人。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三人同样知道国子监的重要性。

唐,元和年间。

白居易和元稹拒绝了圣人要给他们升官的提议。

并非他们拿乔,或想获得什么名利。

而是他们商量之后,决定去地方上走一圈,更加了解百姓如今的生活,以创作更好的诗作。

创作更好的诗作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希望可以影响更多的人,以他们如今的名声,也委实不需要更大的名声了,也好让圣人知道人才的不易。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杜牧病重,闭门谢客。

连宫里来的人也没有见,最后只有太医得以见上一面。

然而看了他的身子,也只是叹息着开了些调养的药并没多说什么就离开了。

府中的人皆是死气沉沉的,倒是杜牧自己不疾不徐,撑着病体将自己所作的诗文全部翻了出来。

众人不敢提,他若想烧了,他们虽觉可惜,但还是要尊重他的意思。

然而他却没有那么做,只叫人好好收起来,便闭目养神去了。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自从上次处置了一批伪造告首状的人之后,情况就慢慢地好了起来。

王安石其实并不怎么安心,他怕事情总会沿着原有的轨迹去发展。

然而当他突发奇想回了一趟金陵,在路上看到许多百姓商人却是吃了一惊。

虽说他以往并没有太过于关注这些,但是也知道许多商人压价,或者是以好充次,但是这次再没有见到过那种事情,几乎都是明码标价。

“老板,为何要把这些价格标出来?”

明码标价自然是很好的,那样再有什么压价、抬价的就不那么容易被人接受了。

可是这样一来势必会触及到有些人的利益,对于这些商人而言那是极其不容易的,他有些担心,这应该由他们来规定才是。

然而他们并没有做出这样的规定。

“人人都说我们商人是最奸诈的,所以大家就商量着把价格标出来,大家自然就更好对比了。”

“是啊,都看不起我们商人,我们可不想背上亡国罪人的名声。”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倒是少有对现状不满的。

听得王安石一阵心酸。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这些日子辛弃疾明白了,不是他上了战场就一定能收回失地的。

金人不是纸老虎,他也不是神。

但是他不后悔,男儿就是应该如此奋斗,而且如今他们也不是毫无胜算,因为大家 的抗战热情空前高涨,朝廷又大力支持,胜利指日可待。

清朝。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借诗文扳倒对手失败之后,许多人也明白了皇上说的不在乎可能是真的不再用文字来束缚他们了。

但是许多人还是不敢相信,甚至觉得皇上可能在放长线钓大鱼。

直到有一日,一文中写到“再次窥见光明”这样的话被放到皇上面前,皇上却依旧没搭理,众人才明白了。

可能他们的光明是真的到了。

新城。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