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还没来得及仔细地看前面的内容,幕中女子便揭了过去,叫那些记录的人好不慌张。
【“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歔欷。”我昨日经过金陵,听说秋娘在哭泣,“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其实啊,自古以来都是世事无常的。说完这话,杜牧就举了春秋时期陈国的夏姬、越国的西施,汉朝时候的薄姬、窦姬、唐姬以及北朝时北齐的冯小怜和隋朝的萧皇后等一系列的女子。】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薄姬?
一提到此人,众人都是一怔。
这薄姬是当初魏豹之妃,后入宫中,如今已有了皇子,这里竟然提到了她。
更为重要的是,显然评价还不低。
“织室魏豹俘,作汉太平基。”刘邦怎会不懂此话的意思?
他想起那个被自己忽视的女人,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动作。
这当算是母凭子贵吧?
一定是因为儿子有了出息,她才有什么“作汉太平基”的吧?
不过这样的想法也没影响刘邦太久,因为他突然想起,这杜牧的诗是不能随意相信的。
【这些女子的出身都不大相同,但是她们的共同点就是都被卷入了各种政治斗争中历尽磨难,最后一个讲的是隋朝的萧皇后,他说:“萧后去扬州,突厥为阏氏。”这个意思应该是说萧皇后在扬州被掳走,而后却嫁给了突厥可汗,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应该是这个意思吧。】
卷入政治斗争?
众人更是惊了。
那样一个柔弱的女子,卷入朝堂斗争,她是想做什么呢?
几乎是同时,所有人眼观鼻,鼻观心,巴不得什么都没听到才好。
但是其实他们也并不用担心,毕竟知道的人多了,再隐瞒的事也都算不得什么了。
【不过这件事情历史上有没有还两说,它出现在野史上,很多传奇小说还说她和李世民、宇文化及、窦建德等人都有一腿,这到底是没有依据的,所以杜牧写的诗,咱们只能去体会其中的感情,还真不能轻易地当成真实的事件来看。】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荒谬,简直荒谬至极!”李世民怒了。
这是谁,竟敢如此随意地编排他?
看来这民间的这些人还是得管束着的!
思及此李世民更愁了,他并不想如此束缚百姓,他是很清楚如何才是对大唐是最好的的。
【假如这事情是真的,杜牧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按理来说,一个国家的皇后被敌人掳走,很有可能就是遭受非人的待遇,最后被凌辱致死,但是萧皇后不仅没有遭受那样可怕的待遇,她反而成了突厥人那边的皇后,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人的命运就是这样。而前面杜牧举的那些例子也全都是此类的,同一类型他举了很多个例子。】
“此话之意是说例子太多了吗?”
如今敢于提出质疑的除却那些几乎完全不懂的就是这群学子了。
毕竟稍微有点学识的都不想问出什么问题而后又被打脸。
但这学子的话,众人心里也是认同的,杜牧就爱写得多,先时是描写,如今又是举例,一定是这样的吧。
【然后杜牧就得出了一句感叹,“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女子的命运不一定,士大夫也同样如此,写到此处他又举男子的例子。】
【这里是沈其光主要抨击的地方,杜牧写周朝的吕望,春秋时期的管仲,战国时期的孔孟、范雎,秦朝李斯,汉朝周勃、申屠嘉、金日磾、苏武、邓通等人,例子举了一大堆,所占的笔墨确实是有点多的。】
【“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这是他的例子中的最后两个人,其实从这两句中,我们就知道他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内容了,苏武牧羊,在匈奴待了十多年,最终顺利地回到了汉朝,我相信当时的那种情况下,只怕是他自己也不敢相信自己有朝一日还能够再回到汉朝,更别提其他的人了,所以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那是真的没有人能够预料的。】
【而邓通,是汉文帝的宠臣,一开始靠着汉文帝富甲天下,却在汉景帝时失势,最后落魄而死。】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弃疾也是很细纲用典故的。
他觉得虽然杜牧的诗不算简洁,但典故却是用得挺到位的。
这里的杜牧并没有像之前那般提出很新奇的想法,是符合历史真相的。
辛弃疾觉得杜牧并不是不清楚历史,而是用他自己的方式在表达他自己的感情。
【像他前面写的什么“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什么“秦国逐客令,柄归丞相斯。”这些不都是讲的同一个道理吗?或许杜牧这里有点掉书袋的感觉,或者是说水字数,感觉像是为了把这首诗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