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其实已经好多了。
经过上次幕中女子解说自己后,陶渊明也想了想。
他确实应该更加关心自己的家人。
而且自从来到此处,大家人手就这么多,每个人,包括孩子都没有闲着的。
陶渊明也学到了许多在从前他未曾注意的一些东西,老夫妻间的感情也比往日更好了。
【这个其实也是我们现在很多人会批评陶渊明的地方,他自己追求自由,过着恣意畅快的生活,但是却没有管家中的妻子的生活过得是否畅快,不仅是他,古代的许多文人都是这样,大家看像我们最熟悉的李白、杜甫、苏轼、白居易。】
【李白,到处晃荡,对家中应该没有太大的责任感吧,甚至于他成亲都是为了自己前途上的考虑,杜甫只有一个妻子还算好的,但是却让妻子跟着自己吃苦,连孩子都饿死了,苏轼同理,而那白居易,和元稹简直就是一对风流好哥们儿,那么多的歌姬和绯闻对象。】
此言一出,各地都陷入了寂静之中。
这几个人,除却元稹,那可都是幕中女子大力夸赞过的呀。
她竟会有这般评价!
唐,元和年间。
白居易和元稹二人已经进京了,但天色已晚,圣人必不会此刻召他们进宫,这巨幕一来,当更是如此了。
“我二人真有错吗?”元稹很疑惑地问了一句。
其实白居易也很疑惑,他也没不管家中生计,与妻子也是相敬如宾。
难不成他们不能养歌姬?
这是什么道理?
【虽然说他们是这样的,但是我个人觉得或许跟着他们的女子都是自愿的,因为在那个时代,女子一生下来就会被告知,这一生要做的事就是要找一个好男人嫁出去,生儿育女。她们很多人以男人为天,没有了男人就等于没有了天,哪怕他们的男人毫无用处。】
众人恍然大悟。
似乎也确实有这样的男子。
有些男子靠着女方起家,在家中依旧拿乔处处拿捏妻子,甚至宠妾灭妻也是常有发生。
可即便有许多这样的事情发生,仍旧有许多女子不敢与男子和离,她们还得好好哄着男子,生怕自己落得个善妒的名声。
但是女子不生儿育女还能做什么呢?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扶月也在想,她能做什么呢?
她早知道了男人不可能成了她的天。
可是,谁能成了她的天呢?
是她自己,还是收留她的赵家夫人?
【就像陶渊明,陶渊明无疑是高尚的,是爱国的,但是他也是一个失败的丈夫失败的父亲,别觉得我是在贬低他,大家就代入一下,如果让你嫁给陶渊明,你愿不愿意?】
许多女子陷入了怀疑,尤其是那些知书达理的女子。
如许多文人一般,她们也是崇尚陶渊明高尚的情操的。
可是,要让她们嫁给陶渊明成为一个朝不保夕的农妇,她们愿意吗?
若是陶渊明的诗有几首是为她们而作,那还有可能,可那些诗分明在告诉她们这不可能。
不不不,她们崇敬陶渊明,即便是在心中也是不能染指对方的,幕中女子怎么问这种问题?
越来越多的女子这样去想,什么嫁不嫁的,一个女子,也不害臊。
然而,即便她们表面唾弃,心中的巨石也因女子的话裂了一条深深的口子,像是马上就要崩裂。
【但是同为古代人,我个人觉得王维这里并不是在责怪陶渊明,他应该是在同情陶渊明的遭遇从而带了点怀古伤今的感觉,陶渊明保持了高洁性情,不为五斗米折腰,但是他的日子难以为继。】
【我有理由觉得王维是在想若是自己像陶渊明一样,那自己弃官会不会也走向他那一天呢?大家不要忘记王维是一个大家族的子弟,但古代的这类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啃老吃父母的,还有一种就是认为男人应该有自己的事业的。】
【不管王维是哪种人,如今的他确确实实如同当初的陶渊明,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自己是哪一种人,这还用问吗?
王维,他从一开始就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他也在做。
哪怕天不遂人愿,可他依旧没有放弃。
【但是最终还是内心战胜了现实,在公元728年,开元十六年,他弃官隐居。】
这本书可能快完结了,写不了多少个人了,我会好好完结的。
第179章
王维
【虽然做出了选择,但是王维跟陶渊明依旧是一样的,他们都没能完全消除心中的纠结,我们从王维隐居时期的两首诗可以看得出来。】
【他写《淇上即事田园》表达自己脱离官场后的一种欣喜之情,但是同样也写了《不遇咏》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一种苦痛,心中就像是有两个小人在打架,所以这时候的他过得并不算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