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没再看元稹,他盯着巨幕却回忆起了幕中女子说的这首诗。
这是当初他刚被贬江州时元稹写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还记得当时元稹洋洋洒洒写了许多话,表达了他对自己被贬的气愤与难以置信。
也是因为他信中的同仇敌忾与劝说开解,让白居易度过了那段伤心时光。
想到日后会过上没有他陪着自己同甘共苦的日子,白居易心中便堵得慌。
他与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子都不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晚年的白居易信佛教,时常和刘禹锡等人游历于龙门一带,他自号香山居士,放空这一切让白居易暂时放下了这些烦忧,公元842年,会昌二年,刘禹锡病逝,白居易伤心不已,但人,终究是向死而生的,元稹如此,刘禹锡如此,他也一样,公元846年,会昌六年,白居易在洛阳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葬于香山。】
白居易闭眼,结束了。
人的一生看似漫长,可是却又如此短暂。
这样也好,若是自己先死,那痛苦是他们的。
【他死后,许多人都十分悲痛,当时的皇帝唐宣宗李忱还为他写了一首悼亡诗《吊白居易》,但是都说到这儿了,我忍不住说说唐宣宗的侄子也就是他的前一任皇帝唐武宗李炎,这个李炎也是长时间服用丹药导致喜怒无常身体恶化,算是服丹而亡的。】
【在有唐太宗服丹药而亡的传闻后,唐宪宗因为服用丹药被害身亡,唐穆宗直接服用丹药身亡,李炎已经是唐朝第四个死因跟丹药有很大关系的皇帝了,所以说,东西不能乱吃啊!】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再次被惊吓到。
每一次幕中女子的出现总能给他带来震惊的消息。
他服用丹药而亡,怎么可能?
他怎会如此蠢笨?
且不说他会不会服用丹药,就算会,他也会让人先试药,怎会毒死自己?
李世民说什么也不信。
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他觉得这丹药十有八九是不靠谱的,这世间根本就没有可以吃了就长生不老的丹药。
不要奢求,绝对不行。
【咱们继续说李忱,其实李忱在白居易历经的这些个皇帝里算是很好的一个了,唐朝也在他的手中走过了最后的辉煌,但是,就是这最后的一点点光,白居易也没有见到。】
唐,元和年间。
那他还真是不幸啊,白居易笑不出来,也哭不出来。
但这勉强也算个好消息吧。
至少知道了大唐不是就此衰败下去,还有辉煌。
哪怕他没有见到,有人见到了就已经是很好的了。
【李忱的这首《吊白居易》在很大程度上概括了白居易的创作生涯,“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白居易的诗仙称号虽然不如李白的响,但是却是皇家招牌。】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已经习惯自己诗仙称号的李白倒是没有觉得白居易这诗仙称号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这个唐宣宗说得挺好。
“冥路做诗仙”,白居易在那样一个时候,写了那么多帮助百姓的诗句,于百姓而言,于大唐而言,可不就是冥路诗仙吗?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我以为唐宣宗这里的意思是白居易不慕权贵,试想做了三十年的官,还买不起个房子,你说他贪慕权贵也没人会信啊。而后一句就是顺应天命、是知足的意思,应该是在夸赞白居易的人生态度。】
唐,元和年间。
白居易都没想到自己竟能得到圣人如此的夸赞。
他突然有些遗憾。
这位唐宣宗显然是认同他的。
如果自己生活在他的那个年代,那一切是否会有不同呢?
可惜幕中女子也说了,可惜没有如果。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孩子都能懂《长恨歌》的意思,胡人也能吟唱《琵琶行》,这里是夸赞白居易的文学成就,应该不是单指这两篇,只是代指,不过这两篇也算是代表作了。】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你”的诗名满天下,只要一想起你,大家都会十分悲伤。】
【一个皇帝给诗人写挽诗是很少见的,再者写得也确实客观而感情真挚,说明李忱是真的很欣赏白居易,也说明白居易的文学贡献不容小觑。】
大家想起幕中女子说的白居易对后世的影响力。
只怕也有这位帝王承认的缘故吧。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都认同的,底下的人会不认同吗?
许多人都同白居易一样,他们在想如果白居易出生在这唐宣宗的年代一切是不是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