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438)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众人觉得这也不难啊。

她不是说了掌握大倾向就行了?

这里提到贵人,白居易一向站在贫苦人家的立场与贵人对立,此处也那般解释不就好了?

【这首诗的整体咱们也不用说了,细节也很清楚,读得多了,那些猿啊、雁啊、苦啊、难的,随便编编你就能写篇鉴赏小作文了。】

【当然了,我说了这么多,没有任何权威,仅供参夸。】

此言一出,众人无言。

果不其然,就是瞎编啊!

但这女子倒是坦荡,没说自诩权威来诓他们。

也亏得众人听得如此认真。

【白居易在忠州城东的山坡上种花,取名“东坡”,这也是苏东坡名字的由来之一,“东坡”二字后来也成了苏轼及其周边的一个标志。】

第158章

白居易(捉虫)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认为他和白居易也是 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他虽曾言白诗俗,却也从未觉得白居易的为人为文不好。

尤其他那忧国忧民之心,是他一直学习的。

但他先时倒也从未想过东坡二字会有如此影响力。

【白居易也没有白念长安,到了公元820年,元和十五年,他终于得以召回,拜尚书司门员外郎。】

【走的时候白居易也不忘写诗 留恋,他的《别种东坡花树两绝》就是这个时候写的。“楼上明年新太守,不妨还是爱花人。”虽然自己的母亲因为看花坠井而死,他又因为这些事情被贬官,但这不妨碍白居易继续种花写花,这么看他其实也是一身的反骨,他就是要告诉世人,自己并没有错。】

唐,元和年间。

这事情白居易本就没有错,众人都是清楚的。

甚至有许多人都为白居易愤愤不平,比他的反应还要夸张。

听到这样的话,众人只觉白居易是有骨气的。

可是也有一小部分人觉得白居易不妥,既然自己母亲的死与花与井有关,他如何就不知避讳呢?简直是离经叛道!

【庄子妻死鼓盆而歌尚且受人尊敬,白居易又要什么错呢,人家的母亲死了,人家心里伤心难过还要外人置喙吗?可有时候啊,就是人言可畏,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听到幕中女子的无奈之语,众人也都很无奈。

谁说不是呢?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屈原对此最有话语权。

他不知道事情为何会发展成现在这样。

他竟成为了整个楚国,甚至是九州岛大地的救命恩人,是天命所归之人。

若是在从前,这样的话足以让他九死一生,然而现在忌惮着巨幕,大王没对他下手,别国的人也没有对他下手,可他每时每刻都被人盯着,这让他十分苦恼。

而那散布天命所归之人的人,不过只是传播寥寥数语罢了。

【然而,白居易的回朝并没有那么简单,原来长安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元和宫变,宪宗暴死,穆宗即位,说起这几个皇帝真是很难评啊!】

唐,元和年间。

李纯瞪眼,什么?

宪宗是说的他吧?

幕中女子提到过很多次了,他不可能记错,那穆宗就是他的儿子了。

该是他的儿子吧,总不会被外人占了便宜。

可这也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是他的哪个儿子?

他把有可能会做大逆不道的事情的儿子都在心中想了一遍,暂时猜不出来,只能寄希望于幕中女子自己说出来。

众人都被这消息震惊到了,以至于他们都没注意到幕中女子说的这几个皇帝很难评之句。

【宪宗晚年沉迷修仙,这些皇帝,但凡修仙的,我觉得这脑子都不怎么清醒,当然了我这是站在上帝视角来说的啊,你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个个都想长生不老,结果沉迷修仙,好好的千古一帝不是晚节不保就是差点晚节不保,其他那些本来就没那么大功绩的皇帝就更不用说了,人家几个那是想长生不老,继续维护统治为后世也能多做点贡献,而像唐宪宗这种……唉,他也不是完全不行吧,毕竟还是创造了元和中兴。】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晚节不保。

先时幕中女子话里话外都是这意思了,如今竟还直接说出来。

这些难道都是因为追求长生?

长生真的不可能吗?

心中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击,嬴政几乎已经真的信了无法长生了。

唯一还剩下最后一点希望就放在了徐福的身上,若是徐福无功而返,他也不打算追究了,那就说明这世间真没有成仙之事。

或者说,追求长生不如探寻这巨幕奥秘。

但探寻归探寻,什么晚节不保,绝不可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