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346)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求田问舍,“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个典故是来自三国时期,有一次刘备、许汜和刘表一起聊天,说起了陈登,然后许汜就说我不喜欢陈登,他这个人太傲,自己之前有一次见对方,对方都不搭理自己。刘备便说,陈登不搭理许汜是因为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还求田问舍、言无可采。】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近来刘备有点慌张,因为邺城如今开始那什么科举考试吸引走了不少的人才。

他们这益州有文才的人显然不如他们邺城,就算有也比不过他们。

这刘郎是在夸自己?

刘备巴不得幕中女子多夸自己一点,让那些人才又快点回来。

她提到的事刘备还有印象。

刘表当时和自己是相通的想法。

说起这事,刘备又想起当初刘表离世之前,曾想将益州直接送给自己。

若当初他应了,那在他的带领下,说不定益州已然不似如今了。

是他为了义气错过了。

唉。

刘备叹息,可他终不是那种乘人之危的人。

【这里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是想说自己也不是像许汜一样只顾私欲,他是想做什么呢,是想收复山河的。】

【只可惜时光流逝,国家飘摇,“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树犹如此”出自《枯树赋》,”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当时庾信也是面对国难,羁留北方,所以他看到枯树,难免生出感慨,写下这样的句子,辛弃疾借用这句话,抒发时光飞逝,自己虚度光阴的悲伤情绪。】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也是,“树犹如此”,何况人乎?

而朝代更替也是一样。

杜牧闭了闭眼,他想,大唐或许也走到尽头了,这世间也该交给下一个朝代了。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谁去请那红巾翠袖的女子来为我拭去英雄失志的热泪呢?自古英雄配美人,然而这里辛弃疾并不是真的想要一个美人,而是表达无人唤取,表达“无人会”而已。】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这后世之人不是懂自己的吗?

辛弃疾轻笑,可惜时代不同。

他觉得或许即便后世之人来到这个世界也完全没办法改变现状。

【这首词典型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词人沉痛、悲愤,带着满腔的愁绪将一棵滚烫的爱国之心捧到了看这首词的人的面前,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是他身处于那个社会的伴随他一生的交响曲,他始终无法将自己的爱国之情投注到战场之上,所以我们才在文学史上看到辛弃疾的这么多优秀的作品。】

辛弃疾宁肯自己不要有那样多的优秀作品。

若能收复山河,其余舍了又如何?

不过,什么是交响曲?

第121章

辛弃疾

【在同一时期,辛弃疾还写了一首《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这首词写得极为深沉悲凉,会让人感觉不出来是一个三十来岁的青年所写。】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吊古,就是凭吊古迹,不说古代人,我们现在也有许多人是喜欢去游览历史名迹的,以史为鉴,能教会我们更好地做人做事。】

唐,元和年间。

李贺是很喜欢漫游的,以往更年少时,他常骑着一个驴子外出觅诗,那也算是他的悠闲时光。

只是因为着自己的身子不大好,因而总走不远。

这段时间,他的病有好转的迹象,他准备择日便辞官启程,多去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

哪怕是多多游览一些名胜古迹也是不错的。

【危楼,其实就是高楼,李白有云,“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我”来到这赏心亭凭吊古迹,登上高楼,本以为能得到一些收获,但是没曾想到却只有闲愁千斛。这个“赢”用得就有点意思,应该算是一种自嘲,人在什么时候会自嘲,就是在失落失望的时候。】

【比如我们先时讲过的苏轼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可能有些人看到他的这句子就会说不就是被贬了好几次吗?说得跟领导下乡搞了多大建设似的。】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汗颜,若不是听了前面的话,这话倒像是在贬他似的。

不过,他活了大半生了,也没觉得自己有多大功绩。

每到一处,该做的做,其余时间只管让自己快活些,若不是这幕中女子的讲解,他都不知自己的诗文能在后世那般受欢迎,也没曾想到自己能那般受欢迎。

【但事实上,苏轼搞建设了吗?搞了,苏堤、东坡肉、东坡井、东坡文集……然而这些成就对于当时的苏轼来说可能算不得什么,而且只是顺手就做了,但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就是一种自嘲,所有的时间都耗费在这些地方了,不是有许多功绩,而是几乎没什么功绩。】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