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334)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赵明诚记下这张汝舟了,他不会放过对方。

觊觎他的东西和他的人,简直不是个东西!

李清照念的只能是自己,以往是,以后也该是,她不应该离得开自己的。

因为……因为赵明诚觉得自己一想到对方要离开自己就忍不住地一阵难受,是他不希望李清照离开自己。

【这样的幸福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其实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还是要珍惜当下,但是假如在一段关系中,已经感觉到很疲惫,那或许分开冷静一段时间是个不错的选择,该走的留也留不住。】

说得没错,赵明诚心中有些懊悔这几日对李清照的冷脸。

两人关系一直不错,他为了还未发生的事情与对方置气,实属不该。

明明……明明李清照听说他在以后会有妾室之后也未曾闹脾气……

【由此句我们便可以猜测上面提到的“春情意”应当是指曾经两个人的深情蜜意。】

“浓情蜜意”一词彻底将赵明诚的那点大男子的自尊击垮。

晚些时候他该同李清照说个不是。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折了一枝梅花,寻遍天上人间,竟是找不到一个可以赠送的人,将孤独的氛围渲染到了极致。】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首作品,但是对于李清照来说,这是她日复一日的生活。】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弃疾了然,这是孤独,但他认为相对于身体上的孤独,这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

无人分享无人理解的孤独。

而这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孤独的,要不然也不会有李白“举杯邀明月”了。

【此时的李清照不是在悲伤就是在假装不悲伤,即便是在热热闹闹的元宵佳节,李清照也依旧心感悲凉,公元1147 年,绍兴十七年,李清照六十四岁,住在临安她时常会回忆往昔,她在这里写下了《永遇乐·落日熔金》等伤今追昔之作。】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假装不悲伤?

她还会去假装这些吗?

李清照一向不欲伪装什么,老了人也变了。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落日像是融化了的金子,暮云又似那合成的碧玉,紧接着,李清照问,“人在何处?”人,什么人,这一句看似有些突兀还有点莫名,具体的意思还要自己理解,根据整首诗的意思,我以为这里的人其实是指的她自己,她由这临安元宵联想到中州盛日,像是入了幻象,让她也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在临安还是在汴京了。】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

先时李煜也时常有这样的感觉。

有时瞧着阁楼之下那些悄悄说笑的宫女,他仿佛回到从前的日子,像堕入梦境,一时间又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但每每这种时候再清醒后只会更加痛心。

“昨日之日不可留……”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烟雾笼罩,柳色也更重了,吹《梅花落》的调子,梅花都落了,谁能知道还剩多少春意。这里也是渲染氛围,用临安春意的少来表达自己对旧都的怀念。】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元宵佳节,天气正好,谁敢说以后没有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有人乘着香车宝马来邀请她一起过节,但是李清照却拒绝了。】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她竟连元宵赏灯都已经没有兴趣了。

赵明诚不敢去想李清照会憔悴到什么样子。

他想自己临死前恐怕比她也好不了多少,这一生,两人到底是为了什么?

他们的那些追求有意义吗?

【其实从李清照的许多作品中就能看得出来她是个很爱玩的,但这时别人约她,她却拒绝了,这时候的她已经不是那个小姑娘,经历那么多的事,她早已经身心俱疲。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想起她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别问,问就是累了。】

这时候的李清照有点不太能理解那时候的自己,她该学会苦中作乐。

人生已经很艰难了。

先时她不还打马什么的吗?

李清照觉得可能会有许多人会以此来贬低她,但她却觉得那才是颓时该有的样子。

生活起起落落,若一味颓丧,与死了有什么区别?

她虽这样想,却也明白,或许如今的自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没经历过那些事,恐怕还是难以完全理解那样的心情的。

【而李清照的疲惫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故都的思念,所以元宵佳节就让她不由地想起了以前过元宵的日子,“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遥想当年,在繁华的汴京城,闲暇日子颇多,最重视的就是三五,三五十五,这里说的就是元宵节。】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