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315)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这不是李清照这时候的作品,却句句说到了她的心坎上。

即便巨幕没有出现李清照都得怀疑这是自己所写。

这些评价句句都是她的真实想法。

但是这并不代表她如今想让全天下所有的人都来看自己批那些文人的痛楚。

想到这些会被他们本人,或是被更优秀的词人看到,李清照脸颊都有些泛红了。

不过她也不算太在意就是了,实话还不让人说了?

【说来说去都不大行,有些人说李清照太过于自大,但我个人倒觉得不至于,第一我们不得不承认她的这些评价都是事实吧,挺客观的,第二个李清照也没说你们都不行,就我自己行。】

李清照确实没说自己能比得过这些前辈。

任何的创作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但只要写了就要敢于接受他人好的意见。

【其实文学批评不就是这样吗?指出问题才能去解决问题,只要言之有理不带着个人情绪乱喷就行了。】

李清照连连点头,看得一旁赵明诚直乐。

“正是此理。”赵明诚知道她这时在作何想,于是便开口附和幕中女子的话。

果不其然,李清照醉意熏染地转头望他一眼,又点了点才说:“我亦如此认为。”

说完竟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了。

“慢些喝。”赵明诚担心李清照喝多了伤身。

【李清照这篇词论思路清晰,言辞犀利,足以见李清照学识渊博,而且她十分大胆,敢于直言,也并没有让自己的思想被轻易禁锢,这是值得当时很多女子学习的。】

第108章

李清照

要向李清照学习……

许多古代的女子都听得云里雾里,李清照的思想没有被禁锢,意思是她们的思想被禁锢了吗?

被谁禁锢了,思想还可以被禁锢吗?

她们平日里难道不是想思考什么就思考什么吗?

扶月家中除她父母外,还有兄嫂、幼弟、以及不过半岁的侄子。

厢房内,钱氏娇滴滴地问自己丈夫扶石,“相公,此言何意?”

扶石不耐地摆摆手,“随便看看得了,想那么多作甚?”

钱氏一想也是,他们两夫妻如今日子过得不错,又有孩子,她不过是没读过书,也无甚大碍,还想那其他的作甚,当乐子看看得了。

【从公元1107年一直到公元1118年,也就是从大观元年开始,两人在青州住了十年之久,这段时间两人虽不富裕,但过得却是十分悠闲,然而平静的湖面也终有因风起而水波荡漾的那一天。】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赵明诚不自在地动了动身子,他心中已经有了一种不详的预感。

可明明他平日里待李清照是极好的,当不会负她才是。

再者,男子纳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即便他纳了妾,也不应该怪他。

更可况他本就不是重色重欲之人。

【在公元1118年,重和元年左右,赵明诚起复,重新有了做官的机会,但他并没有带上李清照,于是好几年的时间里两人处于分居状态,就是在这段时间,赵明诚或有“天台之遇”,也就是有了外遇。】

果不其然,女子开口说的便是这个。

赵明诚略一侧头视线落在李清照的身上,原本以为会看到李清照失魂落魄的样子,谁知对方却连姿势都没变一下。

料想中的生气悲伤都没有发生,赵明诚却更心堵了。

他竟一时分不清李清照是否真的不在乎,根据他对对方的了解,她应该是在乎的才对。

但根据他的了解,她在乎便会直言。

一种无法掌控的无力感自赵明诚心中缓慢升起。

【但是这事情并非正史记载,我们也无法真正确定。】

赵明诚舒了一口气。

这就是没证据的事情是吧?

思及此,他不禁有些懊恼,他什么也没做,而且就算做了也不算错,所以他到底在慌张什么?

该不安的是李清照才是。

“夫人不要多想。”赵明诚自认为体贴地安抚了一句。

两人隔得有些远,赵明诚想伸手触碰一下对方的肩膀也不能够,只是李清照在看过来时扯了扯嘴角说:“你当知我心意的。”

【不过很多猜测都不是空穴来风,古代不纳妾的男人确实很少,甚至有学者在探讨李清照的词风时,将她的词风划分为了三个阶段,赵明诚“天台之遇”前为第一阶段,赵明诚“天台之遇”后到李清照南渡之前为第二阶段,李清照南渡之后为第三阶段。】

李清照抿唇微微颔首,立马又转回了视线。

她不是不在乎,但是她知道这事情自己不在理,没有闹的理由。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